中国股市“机构化时代”下,我们该怎么办?
2018-01-05 10:36:00 来源:搜狐财经

  职业年金入市获得实质性进展、养老金跑步入市、外资持股突破万亿以及国家队持股市值创出历史新高等现象,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中国股市的机构化程度在加速推进,而随着机构投资者比例的提升,中国股市也逐渐步入到“机构化时代”之中。

  中国股市逐渐步入“机构化时代”这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谈及有利之处,莫过于提升股市稳定性,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风险,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股市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但,谈及弊端之处,则在于机构化时代下,以往市场的游戏规则以及应对策略也将会逐渐改变,而对于投资者过去的投资理念或许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重新适应。

  不过,从本质上分析,股市“机构化时代”到来的同时,往往意味着股市“去散户化”的步伐也在骤然提速。言下之意,即在越来越多实力大资金大机构的加速入场之际,与普通散户进行比拼的竞争对手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对于这些竞争对手,还是具备了信息优势、资金优势乃至成本优势等特征,而且还会拥有更为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智慧过人的团队实力,这也是普通散户乃至牛散大户无法媲美的。

  进入2018年,对于A股市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莫过于2018年6月,A股将会正式纳入至MSCI之中,且根据安排,2018年6月1日将会按照2.5%的纳入比例将A股正式纳入至MSCI新兴指数之中,而到了今年9月份,更会把这一比例调升至5%。由此可见,随着A股加快走出国际大舞台,实际上也意味着中国股市的机构投资者队伍有望持续扩大,而中国股市的“机构化时代”也有望得到实质性的确立。

  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分析,虽然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中国股市仍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机构化时代,而距离这一个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股市散户化程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机构化比例逐渐提升的当下,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性更甚于普通散户,由此也与真正意义的机构化时代存在一定的差别。

  近年来,在机构化时代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二级市场上也逐渐体现出机构化时代的一些重要特征。其中,如大资金大机构强化了抱团取暖、机构扎堆的现象;又如以往大起大落的股市行情,也逐渐变成了波动率骤降的市场;此外还存在散户赚钱难度骤增,散户销户离场意愿增强等现象。对于这系列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机构化程度提升,股市“去散户化”步伐加快的真实写照。

  那么,在中国股市“机构化时代”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其中,对于不少散户而言,紧跟大资金大机构的投资步伐,与它们一起抱团取暖,或许还是一种较为稳健的保护自我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需要紧盯沪港通、深港通等渠道外资资金的真实去向;另一方面则需要关注到机构资金筹码低位锁定的股票状况,而在机构化时代下,对于机构抱团取暖的上市公司,也有望延续“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

  再者,通过一些实力较强的基金产品,来降低自身的持股风险。在此期间,如指数型基金、ETF基金等,都可以在市场指数表现失真的状态下,实现同步市值波动的预期,这一投资策略更适合于稳健型,且对个股把握并不成熟的投资者。

  此外,即对于一些嗅觉敏感,具有自己一套投资策略的资深投资者而言,依旧保持自己独立的判断,或反复把握自己熟悉的股票,这或许也是一种应对机构化时代的投资策略。

  然而,在中国股市步入“机构化时代”下,其最终结果还是为股市带来了更多具有竞争优势的实力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缺乏了独立判断力,或不与实力资金抱团取暖等,那么投资者持续跑输市场同期表现,也将会是大概率的事情,而这也将会进一步强化股市“七亏二平一赢”的局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