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编者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将以宏观战略激活微观动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跨境贸易主导向资本输出主导转型,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推进注入新活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将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态势,“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新的空间。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经历了2016年的调整期后,2017年,随着贸易、直投双轮驱动功能增强,人民币有望继续保持其国际货币地位。“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人民币国际化出现阶段性放缓,未来潜力巨大
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由高歌猛进迈入市场调整期。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截至2016年12月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季度数据。该数据扩展了货币范围,首次单独列出了人民币的持有情况。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底,储备管理机构所持人民币计价的官方外汇资产共计845.1亿美元,相当于整体已公布储备持有总量的1.07%。这一比例虽高于瑞士法郎,却大大低于该数据中包含的其他6种货币。该调查显示,过去两年内,人民币计价资产在央行储备组合中的比重稍降。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数据同样显示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放缓,截至2017年3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货币支付比例从2016年3月的2.0%下降至1.8%。尽管如此,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央结算公司)的数据,中国政府债券的外部持有比例在此期间由3.0%上升至3.9%。
另据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香港等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数量就已经不再增长甚至有所下降。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下降了47.76%。在香港地区发行的人民币计值债券的规模也呈现萎缩趋势,综合反映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些指标也出现了徘徊迹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国币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动态与展望》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6年年末,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3.06,比2015年回落,呈现小幅震荡。分析主要原因:从国内看,震荡源自于供给侧改革与经济下行引发市场担忧情绪强化,以及新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国际上,美国大选、英国脱欧、欧洲难民危机等国际社会不确定因素叠加,强化了美元避险功能,给人民币国际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该报告认为,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新政,国际经济金融环境逐渐明朗,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人民币加入SDR红利开始显现,预计一季度RII下降幅度收窄,达到3.0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1%。未来随着贸易、直接投资双轮驱动功能的增强,特别是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的强化,人民币有望保持其国际货币地位。预计到2017年底,RII将升至3.08。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评级也看好人民币国际化潜力,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过去十年内政府为增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所作出的重要努力之一。鉴于中国经济对全球的重要性以及互联性,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汇兑货币的长期潜力仍然很大。
“一带一路”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注入新活力
随着人民币汇率运行趋于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的新机遇已经出现。特别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将以宏观战略激活微观动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跨境贸易主导向资本输出主导转型,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推进注入新活力。
有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成为各方共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强调:“我们愿本着开放包容、平等互利的原则,与有关国家加强‘一带一路’投融资领域的合作。积极发挥本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要想改变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放慢的现状并继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深入发展,重点是要在打牢人民币的经济基础、市场基础及价值基础方面做文章。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正好可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以上三方面根基。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境内外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基础。第三,“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全球投融资和外汇储备中的使用,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价值基础。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大量的基础设施在亚洲兴建,大量投资流向亚洲地区,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契机。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2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到953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7%,较2015年的25.4%上升0.3个百分点。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上述贸易过程中,无论企业从中国进口还是货物出口到中国,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将不仅能够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与国内市场进一步打通,有助于联通境内外金融市场,促进多个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形成,也将有机会为所在国企业和人民降低结算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课题组认为,“一带一路”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驱动力。以基础设施联通和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近三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已超500亿美元,2017年对外投资仍将继续高歌猛进。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双边贸易关系,带动了中资金融机构跨境经营并扩大人民币业务。工程总承包(EPC)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推手。
专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将通过制度化资金融通、便利化贸易结算、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等途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中国企业海外资源配置,可以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共享发展成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将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态势,“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新的空间。
防范风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
尽管“一带一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天然条件和优势,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金融环境及地缘政治环境参差不齐,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差异性较大,未来,在“一带一路”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面临经济环境、地缘政治、国际治理机制、金融错配等风险。
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体制、文化历史和宗教状况千差万别。相关区域既是地缘政治冲突的热点地带,也是全球主要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区域,对外投资和境外贷款等可能面临投资安全挑战。
此外,国际治理机制风险也同样不可忽视。“一带一路”的治理机制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础,而传统的国际治理机制是强制性和原则性的安排。这种友好协商型的安排,更具有包容性,受到了各国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但这种全新的国际治理机制在国际上尚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未来在项目推进、实施、管理和协调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多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脉和资源配置的核心,“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发展模式和体系的推进,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配套建设和发展。
IMI学术委员、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表示,金融对“一带一路”的支持,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项目的融资、跨境货币的兑换和流通等基础业务层面,而必须围绕“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模式和体系建设,切实加快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改革。王永利认为,在这方面,中国同样应该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
此外,专家建议,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稳步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拓宽人民币双向流动渠道。大力发展国内债券市场,满足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和避险需求。积极构建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高珂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