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丨严九元
临近毕业季,中国城市的人才争夺战呈现升级迹象。
这一轮的人才大战,不是北上广深之间的你争我夺,而是爆发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之间。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是二线城市率先发难,他们手中的武器,不是名企、不是高薪,而是目前年轻人才最强烈的愿望:拥有自己一套房子。
01
在全国城市全面限购的寒风冷雨中,5月9日,南京发布的一条房产新政显得有些异常:
对于非南京市户籍居民家庭,凡是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在南京工作,则在江宁、浦口等五区购房不需要提供社保证明。
我们已经习惯了购房需要社保证明的房产新政,这一次,南京居然反其道行之。言外之意,就是欢迎高学历人群在六朝古都安居乐业,而对于一般学历的外地户籍居民,对不起,要买房,请先缴满两年社保。
不难想象,南京对高学历人群购房放宽限制后,300公里外的上海毕业生会很难不心动:如果我在上海奋斗十年,买套房子都希望渺茫,那么到南京发展未尝不可,那里同样是大城市,文化氛围好,房价不及上海一半,而且马上就可买房,无须苦等五年。
高房价和购房高门槛,已经让太多年轻人对北上广深望而生畏。这是房价过度膨胀的不得不承受之重,是一线城市留住人才无法忽视、又难以消除的软肋,正是瞄准了这一点,虎视眈眈的二线城市正在想方设法抢人。
南京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在它之前,武汉也搞出“抢人大动作”。
一直以来,作为世界上每年培养出最多大学生的城市,武汉一直面临留不住人的窘境,“华科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科的东家”的说法流行已久,武汉人从中更多品尝到的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苦涩和无奈。
但武汉正在试图扭转局势。提出“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的两个月后,今年4月份,武汉出台新政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
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凭毕业证即可申请登记为武汉常住户口;
毕业超过3年的大学生,只要在武汉工作,缴纳了社保,就可申请落户武汉。
这是直接为大学生落户武汉开绿灯,也是间接为大学生在武汉购房扫除路障。毕竟,按照武汉此前出台的楼市限购政策,外地人在武汉购房需提供2年社保证明。
新政一出,则有望“让大学生来了就是武汉人”,限购政策对有意在“江城”定居的大学生来说,没丝毫影响。武汉城市治理者“招才心切”,明明白白写在文件上。
南京、武汉之外,在户口和楼市政策上“搞小动作”的城市还有东莞、珠海、中山和合肥。
02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二线城市不约而同地集体出牌,企图以户口(背后是购房资格)和购房新政为杠杆,吸引高学历人才?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房价赶人”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上演,为高层次人才流向其他城市撕开了一道口子。
讲两件小事,大家就明白“高房价赶人”有多可怕:
1.2017年1月,上海副市长翁铁慧在上海政协会议上警告:上海新进的硕士、博士等,有很多都被周边地区给吸引走了,非常大的原因就是住房太贵。
2.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姚英学去年吐槽称,他面谈了190位国家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最后只引进了十几位,大多数跑掉的,都是因为住房问题。
此外,还有一组数据颇耐人寻味,从2013—2016年,清华和北大的研究生、博士生的留京比率下跌明显,其中,北大博士生的留京率三年甚至锐减31%(如图)。
数据来源:清华、北大就业质量报告
数据来源:清华、北大就业质量报告
其中,有不少人就是被帝都的高房价给吓跑的。
一线城市上演“高房价赶人”,正是其他二线城市抢人千载难逢的良机。
眼下,经过过去一年半全国房价的狂飙突进,中国城市房价格局经过再次重塑。北上深房价膨胀成三座喜马拉雅山,高处不胜寒,就连高学历人群都开始心生去意;而二线城市尽管也普涨了一波,但无论从绝对数还是房价收入比,与北上深一比,它们仍显得实惠。
这一次“放松”限购的几个二线城市,与其周边房价最高的城市相比,它们呈现出来的共同特征,就是房价不及一半,人均薪酬水平差距却没那么大。
先看珠三角的三个城市,中山、东莞和珠海,这三个“放松限购”的城市每平米均价加起来都没深圳多,与深圳仅一小时高铁行程的中山,均价不及深圳23%。
来源:房天下
不过,就人均收入来说,深圳人的平均月薪大概八千,而珠海、东莞、中山的平均月薪都高于4400元。深圳有华为腾讯中兴,珠海有格力和魅族,东莞有步步高和松山湖,中山的一众小而美的企业同样不差钱,因此,二线城市同样是卧虎藏龙,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来源:智联招聘
南京的情况类似。南京目前的二手房均价是25949元/每平米,相当于上海的47%,但南京的人均收入6487元,相当于上海的73%。
去年有调查显示,离开上海的职场人中,南京、杭州、苏州成为首选地,相对可以接受的房价是重要因素。
来源:房天下
来源:智联招聘
位于中部的武汉,尽管2017年5月房价同比涨幅高达44%,但其房价与北上深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而北上广深恰恰是武汉人才流动的主要去向。
另一方面,武汉的人均月收入高于6000元,与一线城市的差距并没那么大。
最近几年,武汉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产业的崛起伴随着高薪机会的涌现,数据显示,留守武汉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来源: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对优秀人才来说,二线城市同样不乏发展空间,这时若地方政府针对“房价太高”的痛点,辅以房产新政,拉低入场门槛,对渴望安居乐业的高学历人才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一线城市“高房价赶人”之际,正是家底殷实的二线城市抢人的最好时机。
03
可以说,无论就人口红利的终结,还是产业转型的需要来说,争夺年轻人才资源,关乎城市的命运兴衰。
人才蜂拥而入的地方,其前景必定无可限量,深圳就是典型;人才纷纷逃离的地方,很快就会失去活力而前途黯淡,东北就是例子。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此次南京和武汉领衔的人才争夺战,视为二线城市向一线城市的一次背后精准突袭,是对中国城市人才流动“虹吸规律”的反抗。
类似的故事就在美国上演过。最近20年,美国的人口流动出现新迹象,东部的纽约与西部的加州在人口增长上表现平平,反而南部的得州成为人口增长最强劲的州,越来越多人从华尔街和硅谷迁移到德州,该州最大城市休斯顿也趁机超越芝加哥,成为全美第三大城市。
休斯顿既不如纽约有钱,气候条件也与加州没法比,为何在人才争夺战中反而成为赢家呢?有研究者认为两大因素最为重要,第一税率低,第二房价低。
来源:Zillow
对于中国急于补上人才短板的二线城市来说,前有美国德州的励志故事,现有全社会弥漫的高房价恐惧,他们觉得向北上深争抢人才的机会终于来了。
今年夏天即将从高校走向社会的800万毕业生,他们会如何选择呢?
本文为“智谷趋势”为JIC投资观察(ID:JICTIMES)特约撰写,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