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舌尖记忆——湖北自媒体联盟《谁是你的“年”》主题微信
2015-02-18 12:09:24 来源:


作者 阎志

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著名诗人。
 
 

刚看到微信号“罗田旅游”的一个介绍,说罗田人“过了腊八就是年”,也就是说别人家过年都是从腊月初八开始。而我们家过年是从腊月初四开始,因为这一天是母亲的生日,在外地上班的姐姐们就会赶回来,一大家子人为母亲庆祝生日,我家就顺便提前进入了过年的节奏。

 

母亲过了生日就开始为过年忙碌。母亲最会做腌菜了,这腌菜可是我和姐姐们居家、远游的必备品。家里有几口缸,母亲会在里面放满经过霜雪的大白菜、辣椒、扁豆等等冬天能找到的菜,洒上盐、压上几块大圆石,再盖上盖子,又在盖子上压块石头,然后等到年过后,我和姐姐们每人装上两“罐头”(罐头吃剩后的大玻璃杯),再一次各奔西东,等下一个“年”。

 

当然八九十年代还不至于过年只有腌菜。还要打糍粑、扯油面、炸豆腐、剁圆子。“打糍粑”可能是母亲唯一不能亲自完成的,父亲会邀来几个伙计围在一个石槽边轮番结结实实的用大木棒掏打起来。石槽里面放上糯米,打上一个钟头糯米就眼看着“糍”起来,站在旁边围观的小孩子们会趁着大人们休息时,抓起一两把吃起来,那个好吃现在写起来依然“生津”。油面早年在自家园子里做过。扯油面的场景更壮观,坪子上立着一排排整齐的挂着白白的面线的架子,那洁白、整齐的场面是现在的大电影所拍不出来的,生活、生存、生命都在那片白里。当然家里的油面大多数年份还是母亲委托乡下有更大稻场的亲戚家做的,到了过年前就会送来镇上的家里。喜欢吃油面的习惯至今还在,无论现在怎么下决心控制食量,只要母亲亲自做一碗油面,无论里面是腊肉、羊肉,还是鸡蛋,我都无法抵抗,不用五分钟就会吃得干干净净了。

 

炸豆腐、剁圆子那只有母亲能做了。这两道菜是我家年饭的主角,即便近些年能买到这类成品,母亲还是坚持亲自动手,似乎不这样就不是自家的“年”一样。现在想来,父母们把“年”看得很重,因为“年”一家人可以团圆;因为“年”可以让孩子们吃好点。

 

当然,过年的重点还是吃好几餐饭。首先是腊月二十四的小年饭,这一餐丰盛程度也仅仅逊于“年饭”了。这一餐饭开始吃前,会“接老人”(这些老人都是已经过世的长辈)、放鞭、敬三巡酒、磕头一样都不能少,真正的“年”也就开始了。

 

 

大年三十早上的“年饭”是我家过年最重头的节目。我和五个姐姐无论在哪里,都必须赶到家,我今年42岁,也坚持了42年了,从不敢缺席。这一席饭按照阎家的习俗吃得太早了,要确保年饭吃完前天不能亮,不能有人来敲门。为确保如此,唯有早吃!于是母亲会忙一个通宵,到了三四点叫醒大一点的姐姐帮忙,五点钟就叫醒我,起床后就开始吃。当然吃之前还是要放鞭、上香、敬祖宗酒 、磕头、烧纸钱。这次的程序在过年中也是最隆重的。年饭的丰盛是可以想象的,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的年饭就是一年中吃得最好的一餐饭,没有之一。

 
吃完年饭后,姐姐们都要回到自己家里或者婆婆家里过年,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只有我和父亲、母亲一起过,叫“团年”,我没成家时,这团年真的就只有三个人“团”,会在火盆上支起一个锅,锅里有些腊鱼腊肉,也会放上点新鲜的萝卜、豆腐,父亲会喝上两口酒,十七八岁后我也会陪上一两杯。吃到晚上八点,就开始看“春晚”,看到十二点父亲会带着我放鞭,再拉开每个房间的灯,不管有没有人,都会亮上通宵。母亲这时候会第一时间给我一个红包,从五角钱开始,随着年岁变迁,一直到10元钱,再后来就是我的孩子收红包了。收到第一份压岁钱,我就会很愉快的睡下,因为醒来,就是新的一年了!
 
 
 
 
 

 


 

汉网:武汉生活网,湖北网络营销整合平台,湖北自媒体联盟发起人,360云媒体平台湖北唯一加盟媒体,湖北最大自媒体服务平台。

 

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获得详细信息,更多精彩尽在汉网论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