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新:托起城市伟大梦想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2018-01-13 08:44: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1月13日讯(记者 郑汝可)东湖绿道三期怎么建?

长江主轴如何规划优化?

长江新城多久建成?

……

12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界别委员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共谋新时代武汉发展。

陈一新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界别委员座谈 记者周超 摄

陈一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决策部署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任务落实,一手托起城市伟大梦想、尽心尽责为大武汉谋复兴;一手托起人民美好生活的梦想、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幸福。市政协主席胡曙光主持座谈。

座谈会上气氛热烈 记者周超 摄

孙凯、邱化明、郑明、文建东、龙桃仙、钱忠东、彭华、雷敏捷、詹志春9位委员,分别围绕规划优化长江主轴、构建长江新城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加强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言献策。

市领导陈瑞峰、蔡杰、胡洪春、谭仁杰、侯晓华、彭富春、梁鸣、徐旭东等参加座谈。

陈一新与委员们交流、互动 记者周超 摄

一手托起城市伟大梦想

  尽心尽责为大武汉谋复兴

坚持以“一轴(长江主轴)串三城(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重塑武汉大都市发展空间大格局;

坚持以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坚持陆港、空港、水港“三港连世界”,加快建设国际化大武汉;

坚持“一心(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带百湖”,加快建设生态化大武汉。

武汉的城市梦想是什么?

  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 全面复兴大武汉

文建东委员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言 记者周超 摄

一年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武汉发展定位。陈一新向广大政协委员介绍,当前,武汉提出要以“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努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全面复兴大武汉。

其中,“努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全面复兴大武汉”是武汉的伟大城市梦想。以长江文明之心为重点,提升建设“历史之城”;以长江主轴为重点,优化建设“当代之城”;以长江新城为重点,规划建设“未来之城”是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载体。

陈一新指出,武汉将努力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到2050年,实现大武汉的全面复兴。

“一轴串三城”有多重要?

  是百年大计、武汉大业

张河滢(中)等委员围绕“一轴串三城”,重塑武汉大都市发展空间大格局议题交流 记者周超 摄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扎实推进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建设,优化城市空间战略布局”被列为2018年重点工作首位。“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将“一轴”“三城”建设列为关注重点。

“一轴串三城”有多重要?陈一新强调,坚持“一轴串三城”,目的是要重塑武汉大都市发展空间大格局。他说,武汉拥有值得骄傲的自然、空间禀赋,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一轴串三城”,就是希望打造能够代表武汉整体城市发展水平的亮点区块。

陈一新说,“三城”建设,绝不是简单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绝不是城市功能品质的单一提升,而是武汉大都市发展空间布局的重大战略调整,事关武汉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武汉大业。

长江主轴 长江日报资料图

他举例,优化武汉长江主轴及近岸空间发展是武汉近期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更是对城市存量空间布局的优化和提升,将引领武汉大都市由“组团结构”向“中轴结构”发展、向“长江时代”跨越,形成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今年,武汉将加快长江主轴交通轴示范段建设,将左、右岸大道打造成“车行、轨道、慢行”于一体的畅通大道,四季花香、层层彩化的景观大道,传承展示长江文明的人文大道,力争在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召开前建成;经济轴串联四大发展片区、五大商务功能区,沿主轴示范段布局一批现代服务业功能性项目,谋划建设“长江之门”,打造城市新奇观。生态轴、景观轴、文化轴也将同步推进。

陈一新强调,做足做好“长江”文章,实现“一轴串三城”,更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更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高质量发展”是今年武汉经济发展关键词。陈一新提出,要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双招双引”,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这一目标,陈一新要求,要着力推动高精尖科技创新、高效高新产业发展、高品质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高效率营商环境,按照打造党政机关服务最优、最贴心城市目标,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全国高效率营商环境高地。

“四水共治”今年怎么抓?

  投资不减 力度不减 持续推进

钱忠东委员在发言中关注到武汉市提升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问题 记者周超 摄

钱忠东委员在发言中关注到武汉提升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问题,他建议,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贯彻好“排蓄结合”理念。陈一新认真听取委员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及时梳理,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采纳。

陈一新说,武汉两江交汇、湖泊众多,水资源是武汉决胜未来的战略资源。去年以来,武汉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四水共治”为突破口,率先在长江流域城市制定出台共抓长江大保护实施意见,建立全覆盖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首创长江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真奖罚、真兑现,为全国大江大湖保护探索了新机制。

夏日的武昌江滩,女孩水边伫立,夕阳把整个江面铺上一层金色 长江日报资料图

谋划今年生态化建设,陈一新表示,一方面将在治水方面力度不减,投资不减,坚决把长江大保护放在压倒性位置,继续实施一批重大“四水共治”项目;另一方面,突出“一心带百湖”,抓好生态功能和品质提升,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滨水生态绿城。

他具体部署,

要规划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努力打造成世界级城中湖典范;

探索建设“大湖+”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大湖+”主体功能区;

全力推进水系连通“蓝网”工程,加快实施全市水系连通11个项目;

全力实施全域绿化“绿网”工程,形成覆盖三镇、串联主城和新城主要区域的绿道系统。

东湖绿道文化提升怎么抓?

  做好水文章 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东湖绿道二期 长江日报资料图

东湖绿道三期建设是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座谈会上,陈一新主动当起“宣传员”,邀请代表委员们多去绿道走走看看,感受我们城市城湖相融、山水相依的百公里绿色画廊,也为下步建设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

陈一新说,绿道很受市民欢迎,我们就要接着干。今年开工的东湖绿道三期,重点将放在文化内涵提升上,力求在美化、亮化、净化、文化、智能化、便利化上下功夫,重点要抓好文化、园艺、亮点、治水、配套设施、信息化“六大工程”。

他具体阐释,文化发展是今年市委市政府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东湖的文化提升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生态之心”的基础上,东湖更要提升文化内涵,打造“人文之心”,发展文化创意、现代金融、旅游度假、体育休闲等产业,让“来武汉、游东湖、逛绿道、品文化”成为新时尚,有利于提升武汉的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还要强化城湖融合发展,打造“融合之心“,把东湖建设成”大湖+”发展样板。

陈一新表示,近期,市委市政府将专题研究东湖风景区建设方案,让东湖展示出愈加靓丽的生态美、现代美、人文美。

  大湖可以怎么+?

  凸显生态功能 提升区域价值

汤湖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一角 资料图

雷敏捷委员发言建议,武汉应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探索“大湖+体育生态休闲”模式。

陈一新说,湖泊是武汉的宝贵财富。以湖泊作为承载载体,推进“大湖+”发展模式,就是要通过实施“三线一路”规划、狠抓河湖长责任落实、深化水环境治理等举措,凸显湖泊生态功能,带动湖泊周边区域整体价值提升,进而提高城市整体功能和品质。

月湖风景区 长江日报资料图

他以目前开展的部分探索举例:

“大湖+文化”模式,围绕月湖建成琴台文化艺术中心,武汉开发区在汤湖周边建成图书馆、戏院、美术馆;

“大湖+体育”模式,武汉开发区在南太子湖建成武汉体育中心、城市足球公园,江夏区在黄家湖规划建设军运会运动员村;

“大湖+科技”模式,东湖高新区在严西湖建设花山软件新城等。

一手托起人民美好生活梦想

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幸福

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怨”民生实事抓起,下大力气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增进民生福祉,实现“贫有所扶、老有所养、幼有所育、青有所长、才有所为”。

贫有所扶

  目标:今年底武汉所有贫困人口、贫困村都要脱贫出列

座谈会上氛围热烈 记者周超 摄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市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的发展思想。

陈一新说,今年,武汉扶贫任务依然艰巨,但我们仍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今年底武汉所有贫困人口、贫困村都要脱贫出列”这一目标。

他要求,要坚持精准施策,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举措,深化“百企帮百村”行动,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针对城乡低保户、城市“三无”人员、城乡孤儿、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陈一新要求,要持续巩固扩大社保覆盖面,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加强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真正把钱花在这些群体最需要帮扶之处,坚决守住他们的生活底线,绝不能让一个家庭因贫困生活不下去。

老有所养

  目标:新改扩建一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营北社区幸福食堂 长江日报资料图

解决好城市养老问题,陈一新提出今年武汉将要重点抓好4方面举措。

——社区养老,积极创建老年宜居社区,新改扩建一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顾等服务,加快“社区医养联合体”建设,推行“智慧养老”,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机构养老,研究制定相关空间规划、政策配套等举措,支持社会资本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建设大型机构养老设施,兴办“嵌入式”“互助式”小微型养老机构,增加康复护理机构建设和床位比例。

——设施适老化改造,在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多层住宅、过街天桥等加装电梯,在公共活动区新建公共休闲椅、无障碍设施,加快老年人住所设施适老化改造。

——银发产业发展,鼓励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医疗、精神慰藉等服务,增加老年用品供给,推动“养老+大健康”产业发展。

幼有所育

  目标:加快建设一批公益普惠性幼儿园

“入园难、入学难、就医难”问题是多年来,市“两会”持续关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的重点问题。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件实事”中,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被列入其中。

陈一新强调,下一步武汉要重点在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等年轻人口集聚区域,支持建设一批托儿所,加快建设一批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规划建设儿童医院,谋划建设国家区域性儿童医学中心,形成三镇均有儿童医院的格局。同时,加强幼师、儿科医师队伍建设,提升婴幼儿教育保育水平。

青有所长

  目标: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

当前,武汉正在着力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逐渐发展成为青年人才聚集地。陈一新分析,从目前看,大批青年留下来,亟待解决“落户难”“住房贵”“收入低”“岗位少”等一系列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与“马蹄莲”合影 长江日报资料图

今年来,武汉探索实施了一批招才引智的政策,在全国率先实行大学生落户“零门槛”,启动实施首个长江青年城项目,率先提出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租到租赁房,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陈一新要求,下一步,要根据大学生和青年创新创业的个性化需求,继续深化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落实好落户、住房、收入系列政策,完善青年创新创业和生活环境,努力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

——针对收入问题,创新校园招聘活动,促进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落实和完善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工作机制,努力给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数量、更高薪酬、更有发展前景的岗位。

——针对落户问题,继续调整完善大学生和人才落户政策,吸引更多大学生和优秀人才来汉发展。

——针对住房问题,落实好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项政策措施,今年将开工建设一批“长江青年城”“青年苑”项目,确保长江新城的“长江青年城”一期建成投用,同时在各区筹集大学毕业生租赁房,让更多大学毕业生在武汉安居乐业。

——针对停车难问题,重点在中心城区加大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力度、探索推广共享停车位,确保今年新增公共停车位1.5万个、人防地下停车位1.3万个。

才有所为

  目标:营造无差异国际化宜居环境

去年,5名诺贝尔奖得主落户武汉,武汉实现诺贝尔奖得主引进零的突破。

构筑“人才金字塔”,将塔尖做成世界级高度,陈一新要求,今年要继续推动一流公共服务对接一流高校院所,解决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文娱等方面需求,让他们心无旁骛、无忧无虑开展科研工作,推进成果转化,抢占科技创新前沿。同时,适应国际人才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服务,完善外籍人才认定、就业、签证、居留绿色通道,营造无差异国际化宜居环境。

一手托起城市伟大梦想

尽心尽责为大武汉谋复兴

一手托起人民美好生活的梦想

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幸福

支持请点赞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