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顽强拼搏实现赶超发展,“官帽”要用于干事业
2017-01-13 12:11:00 来源: 长江日报

1月9日上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赴市商务局(招商局)调研,他强调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努力扩大有效投资。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郑汝可

面对同类城市间竞争更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唯进取者胜,唯拼搏者赢。11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连夜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八次会议(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全市经济工作,研究部署2017年工作。他要求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顽强拼搏,奋力实现武汉赶超发展。

会上,市长万勇传达了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2016年全市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2017年主要指标预期安排。2016年是近年来武汉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同时遭遇了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全市上下全力应对困难和挑战,狠抓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转动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7年再启发展新征程,陈一新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全市上下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研判当前发展形势,陈一新指出,武汉发展遇到了阶段性困难,面临新的挑战,“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标兵领先优势加大,追兵紧逼紧追,有的已贴身超过我们。“在这个关键节点,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陈一新强调,全市上下立即警醒起来,坚决消除自满、自得等情绪,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顽强拼搏奋力实现赶超发展。 形势越是紧迫,越要增强信心,化压力为动力。

陈一新逐一分析武汉发展“利好”:中央对武汉的发展高度重视,赋予武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区位条件、综合交通、科教人才、生态资源等独特优势明显,武汉发展空间大、潜力大。 “武汉已进入最大发展机遇期。‘天时’、‘地利’具备,成败关键在于‘人和’。”

陈一新强调,“人和”最关键的是全市各级干部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于拼搏、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甘于奉献。他提出,今年要以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坚决整治“庸懒散”,在全市形成拼搏赶超、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1月7日上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专题调研武汉城市规划工作,考察了城市规划展示馆,仔细了解城市历史、总体规划等情况。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2017年全市经济工作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视察湖北武汉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及活力,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发展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做好“四个全力”

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全力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及活力,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要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要做足“水文章”,实施“四水共治”行动计划,加快规划建设城市亮点区块,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动创业富民,抓紧研究确定年度民生工作清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落到实处。

1月7日下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调研江岸区,在百步亭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与社区群干及老党员交谈。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陈一新谋划武汉赶超发展“主战场”:

  “官帽”要用于为党和人民干事业

11日晚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扣响了武汉新一轮赶超发展的“发令枪”,同时也为全市上下明确了当前拼搏冲锋的“主战场”。围绕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四水共治”、亮点区块规划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2017年全市重点工作,陈一新逐一作出部署。

  “官帽”要用于为党和人民干事业

  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提拔干部的主战场之一

谋划武汉实现经济赶超发展的路径,陈一新指出:招商引资是当前“第一生产力”,扩大有效投资是重要引擎。招商引资工作,被确定为今年市委市政府推动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

他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建强专责机构。市、区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抓,形成全市上下各级党委政府齐心协力抓投资、促发展的火热态势。市招商局要优化配强若干专班,有的专门招央企等重点国企、有的专门招民企、有的专门引外资。招商引资工作,也将成为我市考核提拔干部的“主战场”之一。

陈一新强调,后备干部不能“备而不用”,要派到最艰苦、最重要、最急难险重的地方去锤炼,派到招商引资、治水等阶段性重点工作的“主战场”去考察。能干好的,就说明有思路、有拼搏精神,就要提拔重用。“‘官帽’要用在为党和人民干事业上。”他要求组织部门改革创新干部工作,拿出岗位虚位以待干出实绩的干部,“位置要等人。”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陈一新强调,吸引知名企业家来汉投资,精神奖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重要。要通过给予企业家“荣誉市民”称号、颁发城市“金钥匙”等各种尊荣和礼遇,让他们感受到武汉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都夸武汉投资环境好,让更多企业家来到武汉。

他同时提出,要在世界各地聘请一批“招商大使”,帮助武汉招商引资,并对招商贡献突出者给予重奖。各区各部门都要按照这样的思路,利用自身职能和资源多动脑筋、多想方法,形成“为武汉发展做出了贡献的人,武汉不会忘记他”的浓厚氛围,为武汉发展集聚充足动力。

  武汉要培育出民营企业领军者

  民生工作首要目标是富民

10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征求党外人士意见。有党外人士向陈一新直言:武汉缺少全国知名的民营企业家。

11日晚,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陈一新将这一问题抛出,请与会的各区、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深思。

缺少知名民营企业家,和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在全市经济结构中占比较低,都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短板”。陈一新指出,当前正是武汉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个好时期,我们必须抢抓这一机遇,出台过硬措施,坚决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最大限度降低民间投资门槛,降低民企生产经营成本,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在武汉集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型、创新引领型民营企业。

“GDP上去了,老百姓也要富起来。”陈一新要求,把富民作为民生工作的首要目标,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区、街均可以因地制宜开辟一批创业园。

他强调,武汉作为在校大学生数量全球最多的城市,百万大学生是我市突出的资源优势,大学生有知识、有激情,理应成为创新创业主力军。我市抓“双创”工作,首先要从扶持大学生“双创”开始抓起,树立大学生“双创”样板,鼓励和支持他们扎根武汉创业并不断发展壮大。

  “四水共治”变水患为水利

  真正打造一座滨水生态绿城

武汉因水而优,也因水而忧。变水患为水利,做足“水文章”,陈一新提出“四水共治”——防洪水、治污水、排涝水、改供水,实现系统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真正打造一座滨水生态绿城。

陈一新强调,武汉必须围绕“水”下功夫,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化水空间、治理水环境、保障水安全、弘扬水文化。

他要求,把治水工程作为当前投资重点领域,抓紧制定治水三年行动方案,并尽快启动实施本年度重点水利工程。

  以中轴线引领城市发展

  规划打造最能代表武汉水平的亮点区块

“浦东新区,可以代表上海最高水平;珠江新城,可以代表广州最高水平。”谈及城市建设,陈一新提出,武汉也需要加快规划打造武汉的“浦东新区”,代表武汉最高水平。

亮点区块的建设非一日之功,谋划必须从现在就开始抓起。陈一新要求,精心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集中优势兵力,对标世界一流,深化规划研究,打造具有世界最高水平、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核心区域、窗口地带,成为武汉的“金名片”,力争今年启动建设。

陈一新还提出“城市中轴线”的规划构想。他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应该有中轴线来引领,武汉从现在起,就应该开始逐步规划打造城市中轴线。

  既定城建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东湖绿道今年还要继续建

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城市大建设逐渐步入收获期,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竣工投用,赢得市民广泛点赞。在新任市委书记陈一新的工作计划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也是一项重点任务。他明确表示:“既定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个都不能少,而且还要加快干!”

陈一新强调,主政一方绝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只要是市民欢迎的,就一定会接力干下去,而且还要高效高质抓好,尽快让老百姓享受发展成果。

他以东湖绿道为例:元旦期间,新开放的东湖绿道接待市民游客超过45万人次。“既然老百姓欢迎,我们就继续建二期。”他要求,已定项目要争取年内建成一批、加快推进一批、抓紧开工一批,还要抓紧研究策划储备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各个区都要形成新项目、新增长点。

  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

  当前要追求的是拼搏的过程

自称武汉“新市民”的陈一新,对一项项重点工作的谋划和部署,都流露出对武汉这个“新家”的热爱。他与全市广大领导干部共勉:“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武汉人民负责,当前要追求的是这个拼搏的过程,但功成不必在我。”

他说,招商引资不是即时效应,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亮点区块的规划建设更是需要长达数十年时间。“我们可能在自己的任期内收获不了这些成绩,但绝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就可以不动。为了武汉的未来,我们绝不能放着机遇不作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