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幸福食堂 创出一种可持续养老模式
2016-08-29 10:02:00 来源: 长江日报

昨日,我市召开道能幸福食堂为老服务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纷纷认为,道能幸福食堂的创办,是在社会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为老服务的创新典范,其模式值得推广复制。

召开此次专家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为老服务的探索与创新要求,总结道能幸福食堂的全新经验,促进我市社区为老服务幸福食堂建设。

昨日研讨会上,道能幸福食堂负责人曾少峰介绍了他自2013年来在我市创办5家道能幸福食堂,从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作切入点,建立提供娱乐、心理慰藉等综合服务敬老平台的历程。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副研究员何立军,武汉大学教授尚重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曼、市社科院研究员黄红云分别评价道能幸福食堂的社会意义,具有推广复制价值,并就扶持发展和如何完善提出了具体建议。

市委常委、市宣传部部长李述永说,幸福食堂的推广复制,看起来解决的是老人吃饭问题,实际传递的是关怀,形成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才是我们社会公共治理的群众基础、道德基础和价值基础。

研讨会上,美好集团、中建八局还分别与道能义工服务中心签订协议,继续支持开办更多的社区幸福食堂。

副市长刘立勇与会。(马振华章鸽通讯员周钢)

  专家学者热议幸福食堂

  坚持公益多元参与创出一种可持续养老模式

在昨日召开的道能幸福食堂为老服务专家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纷纷对道能幸福食堂模式的创新和复制推广,发表自己的看法。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

武汉大学教授尚重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曼

市社科院研究员黄红云

幸福食堂找到一种适合发展落到实处的模式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说,为老人提供就餐,是惠及面比较广的养老服务,我国现在有2.2亿老年人,需要医疗、护理服务是老年人当中的少数,而餐饮服务,可以惠及绝大部分老年人。我们国家老龄化加速,高龄、少子、独子、空巢老人增多,意味着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多元参与的幸福食堂创新模式具有特别的社会意义。

“养老是复杂而又严肃的民生事情,目前,各地没有成熟的养老模式,曾少峰创立的幸福食堂模式可谓是‘创出了一条新路’。”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尚重生对幸福食堂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幸福食堂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养老模式。

市社科院研究员黄红云也认为,武汉道能幸福食堂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是武汉市养老系统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难事办成,好事办好’,幸福食堂实际是供给侧改革的养老模式创新。”中南财大社会学教授赵曼谈到,现在的老年人多半是30后、40后,收入不高,消费理念比较守旧,需求不同,众口难调。幸福食堂从实践上创新,最可贵之处是找到了一种适合发展、落到实处、贴合老人需求的模式。不仅如此,还让老人得到温暖、幸福。

武汉市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中辉认为,曾少峰给社区老人提供的产品,表面上看是一顿便捷的饭菜,实际上潜在的附加值则是一种精神——邻里互助、志愿协作、和谐文化、自治模式等等。这些恰是一个善治社区最最需要的东西。

硚口区发展社区书记刘德荣认为,幸福食堂的创办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对公共养老的一种补充,是社区—居家—机构一体化的“融合式养老”模式的一种探索,为社区居家养老建立了新模式。幸福食堂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和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谐。搭建的社区为老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使各类社会组织进入公益事业,成为武汉的公益品牌,推动和引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运作机制形成的一种有益探索,为推动“党建引领、三社联动、信息互联、多元共治”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复制幸福食堂模式需要迈过三道坎

尚重生认为,幸福食堂证明,推广这一模式需要的条件,首要是政府支持,做后盾。幸福食堂还应具备必要的硬件条件(食堂的用地、水电气)。资金方面,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应该慢慢纳入财政预算。还有如志愿者的发动加入,才能使幸福食堂持续发展下去。

黄红云用自己在常青花园所做的养老专题调查印证,幸福食堂复制需要扶持迈过三道坎:公共意识的形成,公共话题的捕捉,公共参与机制的构建。她谈到,我市有160多万老年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3万人,失能、失独、空巢是养老中的难点,并不是有钱、有养老院、有床位,也不是有了国外先进养老模式就可以。她认为,共同关怀老人公共意识要是全社会形成的,老人的话题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事情,每一个人都会老,也都是“命运共同体”。幸福食堂的开办和复制,预示着这座城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上的突破,也关系着每个人未来老年生活的蓝图。她表示,公共话题的捕捉,一定要从老年人现实的、紧迫的、最难的问题出发。老年人最需要什么?需要医养结合、社区的照顾等,她曾做过的万名老人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吃饭问题。

幸福食堂如何推进?黄红云认为,养老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这五方面缺一不可。需要政府拿政策支持,包括相关补贴、社区提供场地、水电补贴等内部条件,企业做好团队的建设,社会组织做好准备,老年人和家庭也需要一个共识。只有大家都在琢磨这件事情,形成公共意识、公共话题、公共参与机制,这三道坎都实现突破,幸福食堂就可以复制、延续和发展。

赵曼认为,幸福食堂的模式,政策上的创新很重要。政府、社会、市场三个方面各司其职,政府托底,依靠社会公益组织来做,政府给予支持。中国的养老,是大众课题,必须产业化才能满足需求。

希望幸福食堂能坚持公益理念进一步拓展规模

王杰秀建议幸福食堂健全有关体制,消除发展风险和隐患,否则一个意外事故,可能导致全面受挫,同时希望幸福食堂能坚持公益理念,进一步拓展规模。

尚重生直言,老人群体包括60岁左右的低龄老人,也有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高、低龄老人结构具有复杂性,服务老人群体,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是复杂的。希望幸福食堂更加规范化运营。推广复制幸福食堂,打着公益的旗号牟利的假公益企业要明察,筛选出真正做爱心事业的企业加入。

他还认为,如何让90后等年青一代真正懂得、真正为了尊老爱老而实践、行动,使得这一行为长效化、有效化是长远课题。

“只有运用‘公益的目的,商业的手段’,幸福食堂这样的养老项目才能走得长远,才是可复制的。”赵曼建议,幸福食堂发展到现在,拥有稀缺的、无价的信任资本。幸福食堂在发展过程中,在选择合作伙伴、规避风险中,要珍惜维护信任资本。她还谈到,情怀是支持幸福食堂走得更远的基础,要继续坚定与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公益合伙人一同努力。“武汉是个有温度、有幸福感的城市,建议在幸福食堂的推广方面,用公益理念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用制度规避风险,政策作保障,运用互联网专业化技术添翅膀,加强团队化建设,做到这些,是幸福食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章鸽马振华实习生董子昂孙雅丹刘玲艳通讯员周钢 图片均为记者许魏巍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