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品“夕阳产业”求变身“朝阳产业”
2014-10-13 09:52:03 来源:汉网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孙辰 见习记者 孙思
 
老年人买用品不方便,有钱难买“老来俏”;市场上老人用品花样百出却店面稀少。
 
近期江城天气持续晴好,正是老年朋友户外活动的大好时机,但对于许多腿脚不太方便的老年人来说,买到一根合适的拐杖却是一件难事,而找一个老年人用品专卖店更是比登山还难——昨日,记者在徐东某社区采访了10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询问 “平时买老年人用品方便吗?”他们的回答均是“不方便”。78岁的邓婆婆昨日更是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东新管委会附近的市场买衣服,最后仍然是有钱也难买“老来俏”。
 
老年人用品花样百出
 
在汉口一公园内,75岁的张爹爹正拄着一把“伞”当作助行工具。
 
不起眼黑色的伞头下有凸起的防滑塑胶,伞柄则和拐杖的手柄一样,木质材料,弧形结构方便人手支撑,中间则与一般的伞无异,这把“伞拐杖”将伞与拐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张爹爹说,这把“伞拐杖”就是他在老人城买的。
 
老人城于1999年在汉创立,是全国首家老人用品店,68岁的杜树生便是这家店的店主。
 
杜树生说,现在的老年人用品有很多创意,不仅实用美观,还照顾到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体验感。
 
如助行器不仅能助行,还有板凳、储物筐的功能,可以拉手刹保护老人安全,也可折叠方便携带;洗浴凳扎实牢固,凳子有出水的小孔,还有挂花洒的大孔,方便老年人坐着洗澡;老花镜有可以翻转折叠、像一支笔的,也有粉色时尚太阳眼镜样式的,还有一些为老年人定制的人性化用品。
 
“只要是市场上有的我这儿都有,市场上没有的我这也有。”杜树生自豪地说,他不仅从厂家拿货,还通过自己的渠道向美国、德国、瑞士等老年人用品较为发达的国家订货。他店里的老年人用品有3900多种品类,单放大镜就有300多种,从2倍到300倍的放大倍数都有,还有轮椅、多功能护理床、老年人服装、帽子、热水壶、血糖仪、雾化器等老年人专用产品。
 
萧条的“夕阳产业”
 
老人城的老年用品品类如此种类繁多,可是杜树生的生意却并不顺利。他表示,老年人的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习惯买便宜货,宁愿花100元给孙子买书包,也不愿花3元买拐杖。
 
2000年起,武汉市内陆续共有17家老人用品专卖店,如今这17家店却都因各种原因相继关门,老人城成了“孤城”。杜树生说,因为租金拆迁问题,老人城四度搬迁,流失了很多老顾客。店里亏损30万元时,他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才得以坚持,但店面从开始的1100多平方米缩减到了现在的100多平方米。
 
“如果你的店倒了,我们就没有地方买东西了。”头发花白的杜树生之所以坚持下来并非为了盈利,而是因为老顾客的这一句话。
 
如今,老人城的情况正逐渐好转。
 
“老人城现在不是我卖什么你买什么,而是你要什么我卖什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按消费者需求来进货,不用流动资金,不用积压货物。”由于杜树生的思维转变,老人城亏损的资金在慢慢填平,杜树生还十分乐观地表示,等到资金足够了再开分店,让老年人有更多自己购物的专卖店。
 
观点
 
变身“朝阳产业”需营销成网
 
“老人城发展遇到困境,主要是因为没有扎根于市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吴传清说到。
 
吴传清认为,老年产业要想真正成为“朝阳产业”,首先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审视市场,提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同时,还可在营销渠道上进行改善,减少老年人的时间成本、体力成本、货币成本,在养老院、医院附近开店,设立配套服务,让店开到消费者身边,而非让老年人耗费精力跑到店里消费。
 
湖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维权调研处副处长黄本明表示,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重,老年用品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目前“湖北省老年产业协会”正在筹划中,以爱心为出发点,搭建老年产业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相信能够促进老年产业的健康发展。
 
老人用品市场很大,生意却不是太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