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央视新闻频道昨起以新闻连续剧的形式,讲述犟妈易勤的故事,以下是第一集的内容。
初识犟妈的东方红食品厂,竟是从大门口开始的。从夏到冬,每天早上工厂门口都会出现一道特殊的风景——食品厂12名员工排好队,集体跺着脚进入工厂大门。
工人黄家伟说,跺脚就是要跺干净,不能把渣子带进厂里面。
工厂外表看着有些破旧,但180平方米的厂房几乎一尘不染。员工换好衣服准备开工之前,还有一道特殊的工序。
这12名员工最小的19岁,最大的42岁,智力等级在三级或四级,智商只相当于三到五岁的孩子。他们大多分不清左右,如果不经过“排队靠右走”训练程序,不要说完成生产,就连在楼道里走路都可能撞到一起。
易勤说,这些智障员工记忆力差,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规矩要根植到他们的大脑中,往往都需要重复成百上千遍。每天工作时,易勤还得手把手重新再做一遍。从第一个人开始教到最后一个,等第12个人学会了,第一个又忘了,还得从头再教。
就这样,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六点,易勤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一天的说话量是常人的10倍。时间久了,嗓子吃不消,于是易勤就背上了一套扩音器。
尽管一遍遍不断地教,还是出现各种意外。智障员工提个水桶会把水龙头撞断,搬米袋子又会把大米撒一地。
员工们边捡大米,边背起了唐诗,让人觉得来到了一家幼儿园。可就是这群幼儿园级别的员工生产的食品,却在湖北近700家超市销售,并且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东方红食品厂是1997年由易勤和丈夫刘宏涛创办的,生产奶糕、麻烘糕、酸梅膏等武汉传统小吃。特别是奶糕,主要成份是大米和奶粉,很多人愿意买。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坐了两个多小时公交车,亲自过来买他们生产的奶糕。
东方红的食品,一等品率达到99.7%。在省内口碑很响。不过,因为工厂员工都是残疾人,产量跟不上,所以经常断货。
一边是供不应求,一边是产量跟不上。那东方红食品厂为什么要全部雇用智障员工呢?
易勤的丈夫刘宏涛说:“最开始的国家政策就是,你安排残疾人,就可以不用交残保金。如果不安排残疾人,就按3%交残保金。我们当时10来个人,得安排两个,我一年能省两万多。当初就是这么个小私心,就为省钱。”
本来是一点省钱的小算盘,但没想到的是,不到半年,有200多名残疾人赶来了。
原来,残疾人找工作不容易,智力残疾人更难。
26岁的马宁乖巧伶俐,一场大病后落下了智力残疾,父母好不容易给他找了份工作,可只干了三天,领导就不让他再去了。“他是个傻子,我们怎么能收留呢?”接收马宁的单位领导说,“我们又不是一个慈善机构。”
一听到儿子被单位经理辱骂,马宁的父亲一气之下,竟拿刀砍了对方。
马宁的妈妈说,孩子在学校时,还曾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国际特奥会,并获得了手球比赛的冠军。其实在她看来,马宁很聪明。不是不会说话,只是说得慢,要耐心去听。在马宁母亲的央求下,易勤夫妇接收了这个孩子。
在东方红,几乎每个智障员工都有一段伤心事。谈起找工作的经历,20几岁的小伙子会委屈地哭起来。员工陈雷在别的地方受了不少委屈,而在东方红食品厂,得到了想不到的温暖。员工们说:“易经理像我们的亲妈一样,关心我们。”
本来想收两个残疾员工落一点实惠,易勤夫妇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这些年,易勤收到不少父母写给她的信。
看到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易勤狠不下心,把他们推出去。
易勤拿着一对父母的信念道:“我们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在我们有生之年,让他找到一个他认为快乐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易勤不忍心把这些父母的希望斩断,把这个可怜的生命的希望也斩断了。“先收下,以后再说。”这就是易勤看到这些哭着的孩子和父母做下的选择。可是收下了该怎么办呢?智障的员工越来越多,厂里的健全人看着不自在,觉得是自己赚钱在养活他们。那么易勤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