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26日讯(记者刘帅)备受武汉年轻人追捧的东湖文艺胜地——大李文创村,今年迎来了一次由内而外的焕新蝶变。1月26日,东湖风景区在大李文创村启动微改造一期工程。这是东湖首次应用城中村“微改造”模式,在最大程度保留大李文创村“文艺味”前提下,大力助推该村文创产业发展,丰富东湖文化内涵,更好地迎接军运会举行。
大李文创村现有村道狭窄、路况较差 记者刘帅摄
排除道路水电排污等“症结”
隐于东湖湖光山色之中的大李文创村,从2017年逐渐走红于网络,晋升为武汉文艺小清新聚集地之一,成为东湖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它像一个宁静安适的都市桃花源,吸引来到东湖的中外游客探寻城市中的“诗和远方”。
东湖风景区桥梁社区副书记毕朝钢介绍,大李村的文创事业自2010年起步,以“道无形生活馆”为代表的一批木作、手工艺人,在村里发展出一批充满文艺气息的个性小店,如今规模已近50家。但店面规模扩大,却让村民、商户、游客三方的困扰在逐渐凸显,“村道路,尤其是污水、雨水排放这些‘看不见’的配套设施落后,导致游客多了,接待能力却跟不上。”毕朝钢说。
“水压、电力、排水排污能力,都是我们在经营中碰到的痛点。”大李村商户代表、东湖177艺术餐厅负责人胡喆表示,现有的村环境和硬件设施,已经严重制约了商户的进一步经营发展。
“针对大李文创村村道狭窄且路况差,部分破损建筑存在坍塌风险,植被凌乱,公共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作为军运会主赛场之一,东湖风景区已启动微改造工程。”东湖风景区管委会统筹发展局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公共空间设计与道路景观改造、绿化提升、配套设施建设、道路改造、停车场改造,及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电信工程等,改造面积达到12公顷,项目总投入达7000万,建设期为10个月。
大李村正在改造中的“Be-All”小店,外立面显露出文艺小清新气质 记者刘帅摄
据了解,在工程完工后,大李村将拥有一条长达335米、宽达8米的东西走向道路,村道路得以贯通,原有4个停车场的面积也将扩容至4318平方米。一批包括休闲座椅、指示牌、小品雕塑、景观厕所、垃圾转运站、环保垃圾桶的配套设施等将新建。
五旬老村民点赞支持“微改造”
“我一直以为我们的房子会被拆迁,但没想到是原地改造,这是最大的意外。”毕发慧是东湖桥梁社区大李村187号的居民,今年53岁,一家三口从事金属加工生意。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李村原住民,他坦言大李村风景很美,也确实穷破,听说村子要微改造,既能提升居住环境,又能带来文创产业发展的前景,他非常支持,甚至已为此做好了思想准备,将自家金属加工的事业迁到村外:“不管是村子还是我自己,现在肯定要转型,哪怕房子拿出来做文创,短时间没利润,我都要支持。”
“本次改造工程的最大亮点,在于有别于大拆大建,而是在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的前提下,慎移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东湖风景区管委会统筹发展局负责人介绍,本次微改造项目将从文创板块、生态田园板块、智创板块对大李文创村进行改造,规划目标是将大李文创村建设为“楚天文创第一村”,打造为“有活力”的文创生态部落,“慢生活”的山水诗意田园,“提高村民居住品质、改善商户创业环境、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打造景区文化品牌”。
具有复古风情的东湖177艺术餐厅,已成为大李村的地标之一 记者刘帅摄
“大李村‘微改造’体现了美丽村湾新理念、新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示范意义,是东湖城中村改造的一次破题之作。”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本次改造项目意在秉承乡村振兴战略,东湖将在改造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大湖+”发展战略,形成“政府做好配套设施、居民提供房屋、商户植入业态”的合力,以“绣花功夫”打响大李村文创产业品牌,描绘出属于东湖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军运会客人打造更多具有武汉特色、东湖特色的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