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正街到欧洲 高中没毕业的他把高科技卖出了国门
2017-07-21 10:56: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图为刘罕。记者 任勇 摄

长江网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肖晶)自武汉出产的电机在海外装上车架,下月这样一台混合动力自行车将亮相海外知名众筹平台,年内或将在欧洲批量销售。19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光谷软件新城见到了样车及推出它的武汉天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罕。

“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刘罕说,1986年时他高中没毕业就开始做小生意,是小商品经济浪潮中众多下海者之一。“到汉正街卖衣服,一天能赚100元,而高中毕业找份工作一个月工资才27元,我毫不犹豫选了前者。”

近30年间,他卖过汽车零件,自学编程开发库存管理软件,在淘宝未成立时就做过珠宝在线电商,“不断清零,天生喜欢探索未知领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他意识到世界在变化,“传统来料加工型企业,扼杀创新细胞不可能长久,当‘世界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后,大家该怎么办?新型民企在依靠创新的新兴产业的蓝海里才能找到机会,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硬件时代要来了。”

“我喜欢赛车,喜欢挑战,我享受运动的乐趣。”刘罕爱上了电动助力自行车,人力与电力的混合驱动,可以让骑行变得更加刺激和有趣。他想开发自行车智能助力系统,“跟传统自行车相比,助力自行车更加受欧美人的欢迎,他们骑它通勤或运动。欧洲一年卖出200万辆助力自行车,而中置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卖价高达800欧元,自行车大国里的中国却鲜有人进入这个市场。”

2016年,天腾的中置混合助力自行车驱动系统亮相欧洲国际自行车展,与博世、雅马哈等国际名企同台,当时装有这套系统的样车从踩踏到动力输出只需10毫秒,其反应速度是国际大牌博世电机的五六倍。今年再次亮相上海国际自行车展后,天腾已与近30个国际自行车生产品牌达成合作意向,一家丹麦企业协议采购并成为天腾的欧洲售后企业。

“从研发到产业化,我们遭遇了‘找谁做’的供应链烦恼”,刘罕说,设计出了齿轮,却找不到加工企业,只好寻求汽车配套厂家的帮助,最终打动了一家企业,仅开发齿轮的模具就花去30万元。“用做汽车的标准来做助力自行车,要批量生产,我们寻遍广东、江浙,供应链上的企业都不在武汉。”

企业为何设在武汉?刘罕表示,“我看重武汉人才优势,企业研发人员八成是从北上广深回汉,基本都是湖北人。”刘罕利用自己在汽车零件、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创业的资源,组建了一支16人团队,“从行内最有名的企业挖人来做电机,请做无人机的专家来做控制器,华为机器人研发团队的专家挖来做结构,产生了40多个专利,包括3个国际专利,企业研发人员占比一度高达八成。”

刘罕说,尽管已有投资家找上他,但他准备将产品做到极致并量产后再利用资本力量,“新民营经济时代,机会更多,但不再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天腾希望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品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