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在武汉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内,李明正在调试位于汽车后备箱内的无人驾驶系统。记者郭良朔 摄
长江网讯(记者康鹏 通讯员 张敏 李君)给汽车装上“大脑”、“眼睛”等,就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海归学者李明联合一群“90后”在武汉创立的环宇智行公司,已让这样科幻的场景成为现实。
20日,在武汉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内,长江日报记者亲身体验了无人驾驶。驾驶座上没有坐人,汽车就能循着指定的路线行驶,操作者还可以通过一台平板电脑控制车速、停车等。
车辆循着指定路线行驶,转向、循迹准确无误,李明在副驾位置通过平板电脑控制车速、刹车。记者郭良朔 摄
记者观察,这辆由东风SUV改装而成的自动驾驶汽车,外表看上去与普通汽车没有太大区别,但打开后备箱却别有洞天,里面有一整套复杂的系统,有机箱、电线等等。
据悉,这就是环宇智行公司开发的自动驾驶控制器——“泰坦(TITAN)”,可实现汽车整车控制,包括动力、方向盘、刹车、灯光雨刷等。“相当于是给汽车装上了大脑。这种‘大脑’目前只有奥迪和特斯拉才有,市场上买不到。”李明解释。目前,“泰坦”已经更新到第二代,并加入了人工智能芯片和算法,已装在了十多台东风自主车型上,正在量产准备验证阶段。
去年6月,一辆东风A60改装的自动驾驶汽车,从光谷二路至武汉火车站来回近60公里,全程靠视觉摄像头和北斗“天眼”配合自动驾驶控制器完成。而这一控制器,正是由团队成员、高铁控制专家刘程主导开发的。
今年42岁的李明,是武汉大学的一名教师,专注无人驾驶10年,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做过访问学者,还曾在奥迪无人驾驶项目中负责定位和地图部分。有趣的是,这位自动驾驶专家,自己却没有驾照。
2014年,李明回国与90后发烧友于欢、回汉创业者孙忠平等组建团队,从学校“脱胎”而出,注册成立了环宇智行公司。目前, 这家公司与东风技术中心及国内多家一线互联网企业密切合作,率先研发出了商用车自动驾驶控制系统。团队成员、车联网架构专家王飞虎介绍:“后车可自动跟随前车,适用于高速环境的货车、长途客车等,极大降低通行成本和事故率。”
日常研发工作中,李明的团队成员利用汽车模型进行研发实验等工作。记者郭良朔 摄
下一步,这家企业还将自主开发智能汽车的“眼睛”——多目智能相机。“能实现三维建模、多焦距目标探测。目前国外的产品一个要好几万元,如果国内能生产,价格可降至几千元。贵的是算法和芯片。”团队成员、曾负责日产视觉定位项目的于欢介绍。
团队成员、AI决策技术专家章品介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自动驾驶已经不遥远,到2020年,将会有许多汽车厂商推出一定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
李明表示,希望在有着“车都”之称的武汉开发区,打造一条自动驾驶示范线。“创新需要有集聚效应,比如在上海汽车城,车企、高校、人才高度密集,汽车城建成后,同济大学把整个汽车学院都搬了进去。武汉也应重点打造汽车产业创新区域。”
车辆模型被安装上双摄像头、行车电脑,模拟日常无人驾驶、并对实车无人驾驶提供技术支持。记者郭良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