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话方言发音人选拔要求土生土长 这12人的武汉话最地道
2017-03-27 09:10:00 来源: 长江日报

(陈晓彤)“武汉人说话‘耍拉’,做事‘撩撇’,清清爽爽不‘滴哆’,直来直去不‘扯野棉花’……”武汉悠久的码头文化让一口汉腔显得干练潇洒。什么是最纯正的武汉话?经过市语委、市教育局和江汉大学专家团队1年多的筹备和筛选,武汉话方言发音人于昨日选出:12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武汉人,将通过读字词句、口头讲述童谣和儿歌等方式,原汁原味地为武汉话代言,并作为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一部分,纳入武汉方言资源库。

昨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遴选现场看到,22位来自江岸区、江汉区的市民正在考试。他们是从100多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闯入最后的选拔考场。考生依次进入考场,在由江汉大学语言专家组成的考官面前,用武汉话朗读字、词、句以及一段文章,并用武汉话介绍自己的生平简历。

考题从字面上看很简单,包括读“木”“月”“下雨”“蜻蜓”“蝌蚪”“家具”等字词,说“墙上贴着一张照片”“他昨天被狗咬了”“你给我一百元钱好不好”等句子。

江汉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熊一民介绍,这些看似简单的字词个个是考点,不是“正宗”的武汉人可能真读不准。不仅如此,考官还会当场对候选人进行面试,细细询问包括个人成长经历、父母和配偶的成长经历、平时说普通话的时间等信息。

熊一民介绍,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武汉地区的方言以北方方言为主,细分为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包括蔡甸话、江夏话和汉口话,江淮官话包括黄陂话和新洲话。本次选拔的武汉话特指老汉口地区方言。据悉,蔡甸话和新洲话发音人目前已选拔完毕,江夏话和黄陂话发音人的选拔将陆续进行。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方言纯正,专家团队对候选人的生平简历要求极为严格,尤其关注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平时生活、工作的语言环境。据了解,代言人包括老年男性、老年女性、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老年人要求年龄在60岁—70岁之间,青年人要求年龄在25岁—35岁之间;必须在车站路至利济路、京汉大道至长江汉江边一带的老汉口城区出生和长大,不能离开武汉两年以上;能说地道的本地方言,父母、配偶均为当地人,平时生活中说武汉话。不仅如此,还要求发音清晰、声音洪亮、身体健康、形象端庄、反应敏捷。

最终选出的12位武汉话方言发音人中,既有60多岁的老人,也有“90后”,包括教师、退休工人、社工、话剧演员等多个职业。经过简单培训后,他们将于4月份进行音频和视频录制,纳入武汉方言资源库。

“正宗”武汉人同场飙汉腔“保护武汉方言是我们的责任”

昨日,20多位“正宗”武汉人聚在一起,飙起武汉话,聊得不亦乐乎。但说起武汉话的传承,大家都忧心忡忡。

“现在的武汉伢说不了武汉话,算个么事?老武汉话再不留存下来,就要慢慢消失了。”专程前来赶考的63岁老人丁洪珍说,“我家小孙子在两岁前能说一口流利纯正的武汉话,几好听啊。后来,他学了普通话,就再也不说武汉话了。我觉得很可惜。”

当选武汉话青年女性组发音人的小学教师彭兆琪说,随着武汉城市发展,“文化地标”也要树立起来。武汉方言是展现武汉精神的载体,是武汉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她在教学中感受到,能说纯正武汉话的孩子越来越少,以后可能会更少。所以,她想身体力行,留住武汉话。“保护武汉方言是我们武汉人的责任”。

江汉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熊一民说:“纯正方言消亡的速度太快。即使是今天选出的代表们,说的武汉话也不算绝对地道。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了,做好方言调查研究,对科学保护和利用武汉语言文化资源、提升武汉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意义。”(陈晓彤)

责编:宋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