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谜质量良莠不齐 网购生鲜如何走出食安囧途
2017-03-20 09:45:00 来源: 湖北日报

记者陈屿通讯员沈君实习生陈彦西

打开手机软件,选好所需的肉、菜和水果,就会有专人按时将食材送达。随着生鲜电商的兴起,人们购买生鲜食材的方式正逐步改变。

食安风险丛生的网购生鲜

“前些天在某电商平台搜到一个牌子的爆款牛排,月销量达8万多份,销售店铺也是5年老店,我毫不犹豫地就下单了。但品尝后发现,这并不是正宗牛肉。应该是猪肉或者鸭肉合成的!”中南某建筑公司做会计的胡小姐日前向本报反映。

记者按胡小姐提供的信息,发现该网店还有其他买家吐槽,牛排烹饪时肉片自动散开及肉质变软等问题。“前一阵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一则消息,四川的黄心猕猴桃熟了,照片上个个果大皮薄,十分诱人,我迅速订了5箱。但寄过来的猕猴桃,有些没熟,有些发蔫腐烂。找商家理论,人家还不给退货。”家住武汉市梅苑小区的李女士愤愤不平地告诉记者。

更让人闹心的是,不少宣称“来源可追溯”的生鲜,其身份成谜。“由于每天下班比较晚,为了方便,我就通过手机APP预订净菜。有几次我看到菜叶子都发霉了,想在网页上查看来源信息,却发现产地只写了‘河南’,至于是农户还是合作社生产就不得而知了。”在武汉市中北路某商贸公司工作的沈小姐说。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一些肉类、水果生鲜动辄月销量过万。在颇高的交易量背后,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质疑。

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平台的生鲜电商良莠不齐,生鲜商品从生产、运输再到销售环节都存在不少的食品安全风险点,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隐患。

“身世之谜”和“运输之囧”

每天凌晨3时左右,水果微商小王都会来到武汉华南水果批发市场。在这里,小王会订上30多种水果,分拣包装后,由员工配送到客户手中。

客户有所不知的是,稍经包装,这些水果就由“市场批发”变为“产地直供”。在“产地直供”的光环下,这些水果真正的“身世”便被巧妙隐去了。“我们正处于创业初期,为提高竞争力,只好打出原产地直销的招牌。水果来自批发渠道,其产地来源信息已难以知晓,品质安全由我们自己判断。”小王说。

武昌某生鲜电商向记者坦言,生鲜电商所需量较少,很难在产量巨大的原产地获得话语权,获得稳定供应。而小规模的农业合作社,则难以满足电商的品质要求。于是,有些电商转而从批发市场拿货,然后包装为产地直供的高品质水果。“生鲜运输冷链体系也有待完善。某些小的平台缺乏冷藏保鲜设备,在运输中一旦有个别品种腐烂,就会导致交叉污染。”武汉如意蔬菜园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省食药监局监管人员表示,当前生鲜电商平台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标准。生鲜商品除了产地来源不可追溯外,更是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把关手段。

亟待补足短板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颁布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已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按照《办法》规定,未来包括生鲜电商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将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审查并记录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物流提供者资质等信息。《办法》鼓励第三方平台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安全认证、食品抽检评价等措施。

本月14日,我省召开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其中特别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包括生鲜电商在内的网络食品经营监管。会议要求全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的相关规定,加强对网络生鲜经营者的监管,同时督促网络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要建立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审查登记、销售食品信息审核、食品安全检查、违法行为处理、投诉举报处理等管理制度。

省食药监局的监管人员张继雄告诉记者,我省已经按照国家食药总局的统一部署进行过几次整治活动,与生鲜电商有关的地方法规条例也在制订之中。“未来我将采取微信和微博直播水果采摘和运输的全过程,从而保证水果采购全流程的透明化。并采取预先下订单的销售方式,避免水果在仓库积压,提升水果的品质和安全水平。”宜昌萌萌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覃龙平说。“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生鲜电商行业不断进化,实际也是该行业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监管部门也将督促经营企业落实相关法规,防范网售生鲜出现食品安全的漏洞和盲区。”省食药监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