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筑牢底盘为长远发展谋势蓄力
2017-01-16 19:40:0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坚定不移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摆在今年七个方面重点工作的首位。今年,湖北将着力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不断扩大经济向好态势,为长远发展谋势蓄力。

争取开建呼南高铁湖北段、

武西高铁十堰段

>>>报告摘录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抓好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天马第6代低温多晶硅生产线、通用汽车二期及发动机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汉十高铁、郑万高铁和蒙华铁路湖北段、保神高速、枣潜高速、鄂咸高速、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呼南高铁湖北段、武西高铁十堰段。

>>>要点解读

列席省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张琼,担任全国人大代表9年。在全国两会上,她多次为郑万高铁、蒙华铁路、呼南高铁湖北段的建设呼吁。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她欣喜地看到,有些铁路已经启动建设,有些争取早日开工。

郑万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河南郑州,南连重庆万州,全长818公里,其中湖北段长287.2公里。在我省宜昌将建设郑万高铁连接线,郑万高铁开通后,宜昌市民可2小时抵重庆,4小时到成都。

蒙华铁路是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沿线经过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7个省份,终点为江西吉安。线路全长1837公里,估算投资1540亿元,设计时速120公里,规划设计输送能力2亿吨。

呼南高铁为呼和浩特至南宁高铁通道,经过湖北,系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纵向高铁干线通道。武西高铁线路里程约713公里,其中十堰至西安段长约278公里。

张琼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推进郑万高铁和蒙华铁路湖北段建设,她感到十分振奋,这两条铁路将极大地提升湖北的交通和物流环境。她最为关切的是,呼南高铁何时开工。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呼南高铁在湖北要经过襄阳、荆门、宜昌,但经过宜昌的线路一直没有确定。她建议规划走向为:襄阳—荆门—宜昌—长阳—五峰—石门—湖南常德。

扎实推进

湖北自贸区建设

>>>报告摘录

扎实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形成更多改革创新制度并复制推广,把自贸区建成湖北改革开放新标杆。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监管法治化,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有序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聚集和利用国际创新要素,打造智慧自贸区和国际人才港。完善法治保障,建立国际化法律服务体系。促进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彰显特色、差异发展,确保国家评估达标。

>>>要点解读

根据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送审稿),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为127.7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武汉片区70平方公里(含东湖综合保税区5.41平方公里、武汉出口加工区2.7平方公里、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0.493平方公里),襄阳片区28平方公里,宜昌片区29.7平方公里。

武汉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襄阳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铁路物流等产业;宜昌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航运物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

省人大代表、宜昌市委副秘书长、宜昌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石显银说,自贸区建设以开放倒逼改革,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开放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创新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学习借鉴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地自贸区的先进经验。宜昌片区将紧紧围绕湖北自贸区总体定位,突出宜昌特色优势,全面推进机场、港口等平台通道建设,搭建国家加工贸易承接基地,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体系。推进宜昌综保区建设,设立机场免税店、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国际邮件互换局等外向型经济平台,融入汉新欧、渝新欧和江海联运跨国物流,搭建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构建区域商品交易集散中心、信息和价格形成中心、产权交易中心、贸易结算中心。

石显银说,未来,宜昌将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研究自贸区相关政策,按照“放、管、服”的思路,深化市场准入、行政审批、市场监督、综合执法、社会信用、民间金融等领域改革创新,建立适应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投资规则和体制机制,探索形成一批可向全省、全国推广复制的经验。

培育更多

湖北工匠和百年老店

报告提出,更大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继续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重点抓好华星光电T4厂、湖北中烟、武石化乙烯扩能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

发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湖北工匠”和“百年老店”,不仅要争创“第一”,更要争创“唯一”。促进标准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6市1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和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支持武汉加快“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落实“六个精准”

力争128万人脱贫

报告提出,确保食品安全,实施从农田到餐桌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喝得放心。确保农村稳定,全面落实惠农助农政策,排农忧、解农难、安农心,切实稳定农业农村“基本盘”。

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坚决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力争128万人脱贫、1520个村出列、9个县摘帽,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大力整合扶贫资源,集中财力办实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万公里,改造危房10万户。加快推进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片区扶贫攻坚。支持革命老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加快发展。坚持先难后易,切实把脱贫攻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坚决防止“被脱贫”“数字脱贫”,全面小康路上决不漏掉一户、决不落下一人。

支持咸宁、黄冈、荆州

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报告提出,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继续支持“一主两副”率先发展,加力支持其他市州竞相发展,切实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湖北实施。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背景下,寻找新机遇、厚植新优势、支持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汉孝临空经济区建设。支持咸宁、黄冈、荆州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发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