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至少有600万人民币可以用作投资的资产;他们的境外资产集中在中国香港、美国和加拿大;他们主要是通过创办企业和金融投资来实现财富积累;他们当中,94%都是已婚人士。
在中国的私人银行眼中,这些客户被称作“高净值人士”;而在老百姓的眼里,他们叫“中国富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富人”仅仅是作为中国私人银行的理财客户对象,并未包含各种各样的隐形富豪。
近日,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全面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5:千帆竞渡、御风而行》。该报告的调研范围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18个省份中,随机抽取的金融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1200多名中国高净值客户。
根据BCG全球财富市场数据库数据显示,2013—2015三年中得益于较高的GDP增长、人口红利、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因素,预计 2015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大约为11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高净值家庭财富约占全部个人资产的41%,全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44万亿元。未来5年,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私人财富累积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将以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平稳增长至196万亿元。
中国富人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2015年主要进行了哪些投资?财富的来源有哪些?他们在海外投资主要选择哪些国家?
报告显示,2013—2015年三年中,得益于较高的GDP增长、人口红利、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因素,中国私人财富规模的年复合增速高达21%,预计2015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大约为11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高净值家庭财富约占全部个人资产的41%,全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 44万亿元。未来5年,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私人财富累积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将以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平稳增长至196万亿元。
从高净值家庭地域分布图上来看,沿海代表“旧钱”(通常指家族财富已经积累经过几代,个人财富很大一部分通过继承获得),而中部(长江经济带、京广铁路沿线)财富人群正在崛起。预计未来5年内,高增长率和高密度的地区将会减少,北京、上海、广东等富裕地区的增长会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将会转移至内陆地区,私人财富规模基础较好且受政策红利影响较大的省份,如四川、河南、内蒙古、重庆等地将会具有更大发展潜力(见图1)。
具体来看,中国高净值家庭的区域分布仍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根据BCG中国财富市场模型预测,2015年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等6个东部沿海省份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均将超过10万户,约占全国高净值家庭总数的一半,成为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争夺客户的主战场。四川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多的内陆省份,其次为河北、辽宁、河南、湖北等经济大省。
从高净值家庭财富总额来看,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和浙江等6个省份总额为23万亿元人民币,约为全国高净值家庭资产规模的一半,是中国私人财富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广东省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总额高达6万亿元人民币,为全国之首;河北、四川、河南等较富裕地区高净值家庭财富总量也都在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以北京、广东和江苏为代表的省份,高净值家庭密度较高,总体私人财富规模较大,但过去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逐渐下降,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这些省份已成为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必争之地。
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增速相对较慢但高净值家庭密度较高的地区为上海、浙江、山西、辽宁和天津。这些省份大多属于经济大省,且具备较强的经济地位或天然的资源优势。虽然这些地区高净值家庭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净值家庭比较聚集,财富累积相对成熟,可供私人银行业务深入挖掘的潜力依然广阔。
报告显示,高净值家庭数量增速较高但密度比较稀疏的地区,如山东、四川、河南等省份,具备开展高端财富管理业务的条件;而重庆、内蒙古等地的存量较小,增速较高,主要受政策红利和资本投入驱动,未来具备一定爆发潜力,可能成为未来私人银行业务重点发力地区,须争取先发优势;而宁夏、青海和西藏则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少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