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理乱停顽疾 初见成效
《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结束已经两个多月,虽然最终版的《指导意见》官方尚未发布,但通州、朝阳等区已经陆续开始尝试通过设立电子围栏规范共享单车管理。不过,记者连日走访发现,虽然一些热门区域乱停现象有所缓解,但是扎堆儿挤占道路、公交站的情况依旧屡见不鲜,如何能根治停车“顽疾”,充分发挥共享单车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企业回应
停车空间有限 人力运维成本高
政府正在抓紧出台正式版的共享单车管理意见,各区、街道也已经行动起来,介入共享单车管理。共享单车管理到底难在哪里?
对此,摩拜单车表示,停车空间上存在根深蒂固的难题。摩拜表示,过去十几年,各地城市化发展建设,小汽车成为主流,汽车道越来越宽,但给自行车骑行和停放留下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当自行车回归城市,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导致大环境的不适应。
另有多个共享单车企业也向记者坦言,目前由于车辆、用户较多,单纯依靠人力来规范停车秩序成本高,为此,对于共享单车企业而言,需要运用科技等手段,但需要一定的测试时间。同时,根治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市民三方的共同协力。
6月7日,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和电子围栏技术的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落地通州,意味着对共享自行车进行规范管理的技术解决方案首次进入实用阶段。然而,记者了解到,在共享单车管理方面走在前面的通州区,虽然目前在停车秩序上确实取得初步成效,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问题。
据通州公租自行车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从目前来看,由于一些共享单车企业报备材料不够齐全或技术上不能满足要求,为此,还未能顺利与管理部门对接。同时,一些企业将车投放到通州或车被市民接力骑到通州后,并未按照要求,履行管理职责。
专家建议
车企间可建立合作调配机制
针对共享单车管理难题,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共享单车停车管理主要责任主体在于企业平台,目前地铁站、公交站等共享单车数量过剩主要原因是企业线上和线下配合的问题。李俊慧表示,共享单车现身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各企业通过大数据平台已经完全能够看到各个点位的单车数量,掌握相关数据,但显然线下的管理却相对滞后。
至于部分企业谈及的线下管理成本问题,李俊慧认为,既然企业借此来赚取收益,那么就应该肩负起相应的责任。李俊慧还表示,共享单车停放占用的是公共空间,各企业平台都各自进行着运维,那么,是否可以有这样一个机制,让各共享单车企业间形成合作,合理分工,统一调配。“比如说,某个企业负责某个区域,那么这个区域的共享单车,统一由该企业进行运维管理,即各企业间形成资源共享,彼此受益。”李俊慧称。
对于管理部门,李俊慧认为,因为目前政策鼓励共享单车发展,大家也清晰地看到共享单车目前的正面作用远远多于负面,为此,管理方态度相对包容,但如果约谈等方式施行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可以采取相应的强制手段。比如说,让无法管理好自家单车的企业退出或者依据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处罚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发展。”李俊慧称。
记者探访
电子围栏试点 入栏精准率高
地铁6号线北运河西地铁站位于通州区玉带河东街与滨河中路的交汇处,周边居民区聚集,每天早晚高峰,大批量的通勤族从这里涌入、涌出。日前,记者前往探访时发现,由于通州启动了共享单车电子围栏试点,并正在规范共享单车管理,此前共享单车见缝插针停放的乱象不见了。
记者在北运河西地铁站西侧百米左右的赵登禹大街上看到了新施划的共享单车停放区,根据ofo软件提示,该停车区已经启动了电子围栏设备。记者找来一辆小黄车对围栏进行多次测试发现,车辆入栏率十分精准,将车停在停车区外半米也会被系统监控到。
ofo小黄车向记者表示,经过多次实地测试和芯片、算法优化,目前,在通州投放的小黄车已满足停车精度要求。通州公租自行车管理部门也表示,目前纳入电子围栏试点的车辆已经从最初的两千辆增至四五千辆,且车辆入栏率也已达九成以上。
地区控制总量 扎堆乱象缓解
记者走访时还发现,相比市区,通州城区内多个热门地铁站、商圈附近的共享单车停车乱象缓解了许多,一方面因为施划了停车区、电子围栏,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在投放车辆时会直接将车停在停车区、电子围栏内;另一方面则因为通州正在对共享单车投放量进行控制。记者打开摩拜、ofo等共享单车软件,定位后,附近二三百米范围内的车辆屈指可数,数量明显减少。
“近段时间,车明显少了很多,经常看到各企业以及通州公租自行车的人来地铁站收车。在我家小区里,我还看到有人骑着小电动三轮车在我们小区转悠,然后见到零散的共享单车就统一装车拉走。”居住在附近小区的一位居民向记者表示。
记者从通州公租自行车管理部门了解到,《指导意见》要求对共享单车总量控制,各区根据市民出行需求、特点自行掌控。通州目前对于共享单车的数量预计将控制在1万辆左右,但年底前将根据实际情况再适当进行调整。
处罚措施滞后 停放区待加密
记者探访时发现,因目前共享单车企业对未停在电子围栏区域内的用户没有具体处罚措施,为此,很多共享单车停放区也空空如也。“共享单车的优势就是随取随停,现在设了指定停车区,自然没有以前方便了,除非以后停车区足够密集。”一位市民表示。
对此,通州公租自行车管理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已经施划约410个共享单车停放区并启动了电子围栏设备,预计今年年底,将覆盖通州全区。
因为共享单车数量有所减少,为此,不少居住在通州的市民表示,已重新回归有桩公租自行车。通州公租自行车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通州目前既有有桩公租自行车2.3万辆,桩位1.9万个。下一步将继续投放,预计年底,有桩公租自行车将达3万辆、桩位约达2.6万个。
除了通州,记者日前在丰台一些街道也发现,传统带桩公租自行车仍在加密布施。
记者手记
治顽疾还需合力
提起共享单车停放管理问题,感觉早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虽然实地探访各种停车乱象依旧存在,但让人欣慰的是,通过规划停车区、引入电子围栏等技术,一些地方共享单车的停放相比此前已经规整很多,成效正在发酵中,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在采访中,能切身感受到企业、政府对于共享单车管理的决心和执行力,只是,由于目前尚处于开头阶段,停车管理成了目前最尴尬的问题。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治顽疾还需合力,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市民三方的努力,才有可能除掉共享单车这袭华丽袍子上遗落的这只虱子,让它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线,促使共享单车持久地为城市服务,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治愈停车顽疾,时间、技术、人力都是良方,未来,我们可以期待!(记者 曹晶瑞/文 李木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