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琛琛 通讯员张璟祎
医院发来新生儿筛查的“报警”提示,却屡屡被家长当成“骗子”。昨日,本报报道《医院通知复诊 仅半数家长当真》见报后,不仅医务人员纷纷转发,也有市民看到消息后带娃主动找到医院。截至发稿前,近20位家长主动联系复诊,有两个还曾被列入“失联”名单。
“失联”家长带孩子赶来就诊
“孩子快5个月了,好像有点不对劲,现在来看还来得及吗?”昨日一大早,在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口,李先生抱着儿子小杰焦急地询问。3月初,李先生接到医院的复诊短信和电话,他觉得孩子很正常,一概选择忽视。可近两个月以来,李先生发现小杰吃得少却睡得多,身上原本特有的奶香变成了臭味。昨日看到新闻,李先生慌了,赶紧带孩子前来就诊。
“你可来了,我们怎么都联系不上你,把我们急坏了。”查出小杰为疑似阳性之后,工作人员打了7次电话,发了4条短信,但都“石沉大海”,无奈只好将其纳入“失访人群”。
该科主任李瑞珍细致检查后,小杰被确诊为苯丙酮尿症,必须尽快接受治疗。虽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但可尽量降低疾病对孩子的伤害。李先生得知,庆幸又追悔。
邻居拿报纸“敲醒”患儿家长
昨日中午1时许,在该院儿童保健科门外,一家老小四口人在门口张望,急得不行:“医生快帮我们看看,我们是看到报道后从江夏赶来的。”
这一家人来自江夏区,今年3月得了一个6斤4两的男婴。出生两个星期,孩子异常乖巧,皮肤雪白,家人觉得有点不对劲,在当地医院孩子被查出“呆小症”。这两个月里,妈妈整天以泪洗面,担心有人议论自己生了个“傻孩子”。以为没得治了,爸爸王先生打算就这样陪孩子过完不多的日子。不料昨日一早,街坊就拿着报纸来敲他家门:“你看看,好像就是你家小伢的情况。”王先生抱着孩子就往医院赶,担心医生下班,他没来得及挂号就冲进了诊室。
当天,坐了一上午门诊的李瑞珍主任接待了王先生一家,在给孩子进行了相关检查之后,带来一个好消息。“孩子得的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这不假,但也不是没得治,你们来得很及时,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只要通过合理的治疗,完全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王先生双眼红红的,连声向医生道谢。
(编辑:张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