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博物馆和民众的距离 武汉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显著
2017-05-18 21:44:00 来源:新华网

  湖北省电力博物馆展厅一隅

  横渡长江博物馆外景

  新洲区凤凰镇民俗博物馆外景

  湖北军民抗战博物馆外景

曾几何时,博物馆和民众之间似乎有一道天然的鸿沟。民众“无暇”走进博物馆,大量馆藏文物“养在深闺人未知”。

湖北作为文物博物馆的大省,其博物馆数量及质量一向在全国名列前茅,而武汉则一直稳居全省榜首,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如何拉近博物馆和民众之间的距离,这是摆在我市文物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2年,武汉提出“博物馆之城”建设,为这道题目做出了注解:5年里,我市的博物馆数量升至108家,2016年的参观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

同时,各大博物馆经常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民众和文物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聚焦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热闹开场

2017年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

围绕“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这一主题,落实国家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精神,以“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为目标,整个5月,武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博活动。全市共举办常规展览百余个,引进及新办展览10余个,举办博物馆沙龙讲座10余场,开展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各类活动30余次,将吸引各类观众50余万人次。

百余件文物昨亮相江滩

昨日上午,由市文化局、市水务局联合主办的“‘让文物活起来’——武汉市民办和行业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率先在汉口江滩横渡长江博物馆前启动,由此拉开了2017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序幕。

活动现场,我市部分民办和行业博物馆代表,带着百余件藏品走出博物馆,在江滩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舞台上集体亮相,向广大市民介绍掩藏在民间的艺术之宝,宣传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丰硕成果。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免费鉴宝等活动,给民众一个近距离鉴赏藏品的机会。

重点活动锦上添花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武汉博物馆群体中的几家大中型博物馆也将纷纷推出各自的特色活动。

5月18日当天,武汉革命博物馆还将邀请全市市民、学生免费参加该馆举办的“毛泽东诗词大会”活动。活动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赏析及普及,带动市民重温那段岁月如歌的峥嵘年代,感受伟人的博大胸襟与革命乐观情怀。

同时,长江文明馆还将举办“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长江文明馆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演讲活动”,广泛邀请国内外学生参加。

另外,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江汉关博物馆、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中山舰博物馆等国有大中型博物馆均将开展灵活多样的各种活动。

临时展览丰富多彩

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陈列内容变化不大,难以提起观众的观展兴趣,这是博物馆与观众难以实现有效沟通的原因之一。

4-5月份,《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镜头下的中国大革命历史影像记忆》特展、《寻觅,那一抹蓝——烟台市博物馆藏金属胎珐琅器展》、《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时光印记·流连百年——青岛优秀老建筑模型展》、《农耕年代的智慧——二十四节气》等一批类型多样的临时展览相继在全市相关博物馆推出。

江汉关博物馆推出的《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镜头下的中国大革命历史影像记忆》特展朴实厚重。作为原创展览,该展展示了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一批外国摄影爱好者和新闻记者拍摄的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且相当一部分和武汉有关。

武汉博物馆举办的《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展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该展分别从汉唐女性的体态、服饰、妆容、乐舞和宴游方面将观众带入到汉唐长安兼容并蓄、灿烂夺目、壮丽多彩的盛世气象,再现了汉唐盛世帝都长安的女性们多姿多彩的美丽人生。

“沙龙讲座”别开生面

不断培育市民的博物馆意识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和拉近博物馆与市民之间距离的治本之策。

5月份,武汉相关博物馆通过举办《青岛与武汉历史建筑的对话》、《武汉与抗战有关的城市道路》、《中共党史讲座》系列博物馆之友沙龙讲座,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其中,《青岛与武汉历史建筑的对话》特邀请青岛德国总督府博物馆文博专家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专家一道,共同沟通探讨青岛、武汉两地之间西式建筑的异同和风格特色。

社会博物馆“各显神通”

据统计,目前武汉市108家博物馆中,仅社会博物馆就有80家(其中国有行业博物馆42家、非国有博物馆38家),占据全市博物馆的绝大部分“江山”。

博物馆日期间,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湖北警察史博物馆、湖北省电力博物馆等几十家社会博物馆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或举办展览、或举行讲座、或走进社区、或开展宣传,通过不同形式庆祝国际博物馆日,真正让博物馆日成为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成果“博物馆之城”建设助力“武汉故事”开讲

成果

“博物馆之城”建设助力“武汉故事”开讲

从2012年武汉市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以来,我市的博物馆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民众和博物馆之间的对话越来越方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发挥。

5年增加50家博物馆

为不断扩大全市博物馆数量,实现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目标,市文物主管部门想方设法拓宽筹建范围,为相关筹建单位解决博物馆建设上的后顾之忧。在各方不懈努力下,五年来,全市博物馆总量由2011年的58家增加到目前的108家,增长率为87,实现了博物馆数量上“量”的积累。

各类博物馆发展均衡良性

2012年,“博物馆之城”建设启动之时,全市面临着国有直属博物馆“一统江山”,非国有直属博物馆“少得可怜”的窘境,全市能拿得出手的像模像样的民办和行业博物馆更是凤毛麟角。

《武汉市促进民办和行业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暂行)》、《武汉市民办和行业博物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的出台,彻底打通了限制其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在全市108家博物馆中,国有直属博物馆为28家(省直4家,市直24家),而民办和行业博物馆数量则分别达到38家与42家。国有直属博物馆与民办和行业博物馆之间的结构比类日趋协调合理。

年参观人数突破千万人次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博物馆观众量逐年上升。据统计,2012年,全市博物馆观众量为550万人次;2013年,全市博物馆观众量为746.5万人次;2014年,全市博物馆观众量为850万人次;2015年,全市博物馆观众量已逼近千万人次;2016年,全市博物馆观众量突破千万人次。

可以说,“博物馆之城”建设五年来,全市博物馆免费参观人数取得了跨越式增长,增长率为300%,真正实现了“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果人人共享。

展览活动推陈出新

五年来,全市相关博物馆不断推出一批临时展览、巡回展览和流动展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吸引市民走进博物馆。

据初步统计,五年来,全市仅国有直属博物馆就累计推出临展、巡展、引进展等各类展览共计400余个。与此同时,文物主管部门还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基本陈列改造力度,不断丰富提升展示手段。《江汉朝宗——武汉城市现代化历程》、《长江之歌 文明之旅》、《中共中央在武汉》、《万里长江横渡》、《大武汉1938》、《探索与奠基——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敢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毛泽东在武汉》等都是近年来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新品力作。相关陈列展览还先后入围中国博物馆界的最高奖项——“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推介优胜奖”,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

重大文博工程相继上马

五年来,为进一步夯实“博物馆之城”的基础,文物主管部门克难攻坚,群策群力,不断加大全市重大文博工程推进力度,江汉关博物馆、长江文明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横渡长江博物馆等一批文博场馆相继上马,为“博物馆之城”建设锦上添花。

社会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五年来,全市博物馆以重大节日和各类假日为契机,坚持开展博物馆五进、博物馆之友沙龙等社会教育活动,推陈出新,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并一以贯之,受到民众的欢迎,既扩大了博物馆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又形成了“博物馆之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博物馆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的博物馆“五进”活动,使“博物馆之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仅今年上半年,全市相关博物馆开展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等各类“五进”活动近百次。

数读

282处 28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29处、省级108处、市级145处);57万套可移动文物(国有收藏单位藏品);108家博物馆(国有直属28家、民办38家、国有行业42家);五年来,近千场次各类展览讲座;4000余万参观人次。

2008年1月 武汉实现了国有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2011年12月 武汉正式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

2012年5月 武汉启动了“建设博物馆之城·走进博物馆”活动,正式拉开“博物馆之城”建设序幕。

2013年9月《武汉市促进民办和行业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发布。

2015年 《武汉市民办和行业博物馆考核办法》正式出台。

特色馆

长江文明馆

长江文明馆是集中收藏展示研究长江自然生态与历史文明的综合性博物馆。

2016年被中共武汉市市委、市政府授予“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又被水利部公布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自2015年9月25日落成开放至今,已免费接待观众突破110万人次,藏品总数已达到8868件(套),已经成为了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一张新名片和一处新地标。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民俗博物馆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民俗博物馆位于318国道的胡青湾路段北的卧狮地上,是武汉凤娃古寨古建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徽派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遗址和农耕文化长廊构成。

民俗博物馆是一栋以徽派建筑为代表的古建筑,体现皖南、赣北、鄂东地域建筑特色文化。农耕文化长廊是民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几千年来的农耕时期平民百姓生产和生活历史现实。

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

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于2014年8月开馆,选址月湖之畔的琴台大剧院一楼艺术展厅,收藏了200余台世界著名品牌古董钢琴,大多为稀世珍宝。镇馆之宝为一台1865年9尺 “施坦威”黄金大钢琴。

建馆3年以来,该馆每年都会制订一些重大展览计划,坚持常年开放,出陈布新,增加藏品,不断提高博物馆的陈展水平。

同时博物馆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包括:校外课堂、朗读会和知音读书会等活动,主动联系开展艺术类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力地宣传博物馆的知名度和扩大博物馆的参观人数。

横渡长江博物馆

横渡长江博物馆位于汉口江滩粤汉码头,造型上采用苏式建筑风格,由原渡江观礼台维修改建而成,与防洪纪念碑等组成横渡长江文化园的核心景观。

博物馆的《万里长江横渡》基本陈列分为“击水中流”、“情系长江”、“大江弄潮”三个单元,由序厅、主展厅、多媒体互动厅、临时展厅及观景区组成,共有照片2100多张、图片380多张、实物500余件,以及13件艺术品(油画、场景、雕塑等)。

湖北省电力博物馆

湖北省电力博物馆是国内首家运用现代展馆理念建设,集历史馆与科普馆于一体的电力行业博物馆。

该馆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合作路22号,所在地原为1905年创办的“英商汉口电灯公司”旧址,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和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7月,湖北省电力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

撰文:周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