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特派记者王兴华 康鹏 胡雪璇
辜胜阻 特派记者李永刚 摄
唐冠军 特派记者李永刚 摄
刘雅鸣 特派记者李永刚 摄
昨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话题,成为热点。
“在这一国家战略决策中,湖北扮演什么角色?”这是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因为长江经济带,对湖北和武汉的关注,已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省份,湖北如何发挥优势?江城武汉如何作为?这些都成为代表发言主题。
连“点”成“带” 国家首次向内陆地区推进建设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7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已是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长江经济带上,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把这些点连成带”,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家辜胜阻这样说。
他认为,报告中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问题,这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后,首次向内陆地区推进建设经济带,其战略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据介绍,长江经济带不仅位处国土中心,横贯东西、联接南北、通江达海,而且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客观上不仅具有缩小东西差距的物质基础,还具有一肩挑两头的区域特征,将成为推动全国经济东西联动和全面振兴的最佳“战略扁担区”。
他生动地形容,从图形来看,沿海经济带呈弧形好比一张弯弓,广阔的中西部是紧绷的弦,而长江经济带如同一支搭在弓弦上的箭。“会挽雕弓如满月”,可以预见这将是中国未来非常重要的经济版组。
经济带“四大定位” 湖北拥有水资源和科教两大发展优势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披露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面对这一战略,湖北武汉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辜胜阻认为,湖北有两大优势。
先天优势是水,水资源对于城市发展非常重要,城市的发展要有水资源的支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现在北京最大的问题是空气问题和水资源匮乏问题。
后天优势是科教。此外,还有区位、产业、交通等种种优势。这些,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这个优势更加明显。
全国政协委员李长安最早提出了“中三角”的构想。他认为,随着城市群的完善和发展,所在区域间的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行政管理等能得到有效协调。
但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借势而为,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作用,却是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武汉怎么做 借力长江中游城市群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武汉要怎么做?
全国人大代表、长江航务局局长唐冠军说,“加快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是培育长江流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的迫切需要。”
“去年荆江整治工程已经开工,荆江这个长江航运的瓶颈将被打破。要加快完成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水深4.5米的目标,并开启6米深水航道建设规划。”唐冠军描述他的思路。
全国人大代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说,长江局部河段的水质有变坏的趋势,要积极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对河道采砂的约束,因地制宜推行河长、湖长制,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省农工副主委杨占秋说,要从制度体制入手,更有智慧、更有胆魄、更敢于付出的全面深化改革。
辜胜阻认为,要利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吸引沿海打工的农民工回家创业和本地就业。“密切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作,共创共享,打造中国经济脊梁”。
长江经济带30年:
从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构想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历程走了近30年。
上世纪80年代初
提出了“一线一轴”战略构想,一线就是指沿海一线,一轴即长江。
上世纪90年代
随着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国家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
因为各种原因,浦东开发带动流域发展的战略实施不是很连贯,后又逐渐被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战略所替代,长江流域经济基本上淡出人们视野。
2005年
长江沿线七省二市在交通部牵头下签订了《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
2009年以来
七省二市不断地共同请求中央,“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7月
习近平考察湖北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4年2月
“打造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