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客运工作人员,没有售票装置,旅客上车再补票,这是吉林省吉林、图们之间的4343/4344次列车在乘降所停靠的画面。这趟车次全程只有400公里,却要花费8个多小时。在沈阳铁路部门管内,这样的“慢火车”却受到众多旅客欢迎。今年春运,他们又临时增开了9对“慢火车”。(2月1日 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下,铁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铁动车逐渐成为交通领域的“当红小生”,绿皮车逐步淡出春运舞台的中心。然而,在一些山区或欠发达地区,它仍是百姓出行的生命线、扶贫线。
诚然,慢火车较之高铁相比,在时效性上确实相距甚远,但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高铁也并非可以包打天下。高铁站间距大,主要定位是城际运输,停靠的大多是县级站及其以上级别的车站。慢火车则更能因地制宜满足欠发达地区百姓的需求,如在东北地区,冬季道路路面积雪、结冰是常态,公路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慢火车点密线长“随上随下”“上车补票”的运营机制,让百姓能够体验“公交化”的出行体验,在寒冬腊月里倍感温暖。
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年代,继续奔跑的绿皮车确实透着有些吃力。但就是这样的慢火车,却是扶贫路上的“尖兵”。几十年来,风里雨里,慢火车依然按点出行,最便宜的区间票价只要1元,哪怕只有几个人上车,它仍数十年如一日般的坚守,让山区百姓将一批批农副产品销往山外,换来劳动得来的真金白银;让一批批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走出山外,学成归来重建家乡;让农民工外出闯荡,引来更多经验和资源带动家乡脱贫致富……慢火车解决了沿线村镇百姓的出行问题,让百姓倍感“慢”出行带来的温暖。
新时代催生了快节奏的生活,但慢节奏同样重要,它充当着新时代生活的调节剂。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民生领域里的短板,始终牢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留恋慢火车里的温暖时光,更希望看到铁路部门加快建设速度,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民生福祉。(徐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