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昆明阳光和煦,但云南美华国际高中的学生和家长们心若寒冰: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学校却突然停课了。记者调查了解到,该校曾与云南师大附中联合办学,终止合作后仍打着云南师大附中的旗号招生,如今资金链断裂负责人失联,导致学校停课。当地教育部门已将100多名学生中的大部分安置到其他几所民办学校,许多家长和老师仍在奔走维权。这一事件暴露出的民办教育乱象和监管问题,值得关注。(山西晚报1.8)
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民办教育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如今发挥的作用已不可或缺,成为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少民办学校被贴上了“商业化”的标签,而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少民办学校又被贴上了“名校”的标签。
这些所谓的“名校”,有些是和知名高校真存在合作关系,有些是和知名高校曾经存在合作关系,也有些完全假借“名校”之名,无论是哪一种关系,冠以“名校”之名都有待商榷,尤其是后两种情况,完全属于欺诈行为。正是这些“名校”的林立,扰乱了教育环境,破坏了教育公平,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而这些“名校”的林立背后折射出的是教育监管的缺失。
正如新闻中提及的云南美华国际高中,在终止和云南师大附中合作关系后,依然能够打着“名校”的幌子大摇大摆的进行招生和办学,并且在更名的时候,遇到了教育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和不作为,这是不该的。作为教育部门,理应切实负起监督管理的责任,把不合资质的“牌子”摘下来,把不符条件的“名校”撤下来,从而破除“假名校”生存的土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当然,走出“名校”的套路,除了教育部门强化监管以外,家长也许擦亮眼睛,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择校时要仔细辨别、慎重选择,尤其是以为花钱就能走捷径的,更要注意防范风险,以免误入“假名校”的圈套之中。(韩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