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唯有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的激励机制,才能在“人才竞赛”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12月10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涌现出一批以蛟龙、天眼、悟空、墨子、慧眼、大飞机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部分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拓展了发展的新空间。这些成绩源于人才驱动战略,集聚了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推动中国真正成为全球科技人才的创新驿站。
当前,可谓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需要在新常态下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增长新动能,这就必须汇聚培养更多人才,从而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当前重学历、轻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术人才培养与技能人才培养兼顾并重。首先政府要转变职能,减少人才引进的制度壁垒,让用人自主权充分落到用人单位,让人才能流动到有需要的地方去。其次,有关部门要尊重科研创新规律,建立公正、公平的项目申请评价制度,基于学术质量的优劣,而不是靠关系来配置科研资源,对具有重大前景的研究项目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与激励,建立一个鼓励科技人才潜心研究的环境。最后,则是要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完善评价体系,引导更多人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既定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在接下来的人才工作中,就需要积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让人才政策“百花齐放”,为人才建功立业创造平台,出台各类利好政策“接力”,不断为广大人才松绑,使其竞相迸发创新活力、取得新突破,让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爱才重才成为社会的一种风气,吹动国家跨越式发展。(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