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仁爱”和“包容”化解矛盾
2018-10-29 10:00:58 来源:汉网

“罚站学生几分钟,女教师被关7小时”的新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虽然处理结果已告知于众,但这件事背后透露出的教育问题值得每一个家长和教师去重视。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反而“家师”关系走到了“汲汲可危”的地步,这一问题的出现应当引起教育人士的深思。古往今来,世间传颂着诸多尊师重道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的“程门立雪”、毛泽东向毛宇居老师敬酒、文学家鲁迅探望老师……然而现在,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每况愈下。关于老师的负面新闻在网络上也层出不穷,让家长对老师、对教育渐渐失去信心,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就自然地出现了裂痕。老师不只是面对的学生,更多是的要面对家长,要想使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改善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可危”关系势在必行。

首先,教师队伍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所谓“主传身教”,一个具有美好心灵品格的老师,才能培育出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的修行好了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教养。老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才能做到“爱人者,人恒爱之”。老师关爱学生得到学生的拥戴,家长又有什么理由去责备老师呢?教师法中明确规定:“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老师与其去“罚”,倒不如给学生多点关爱,多点鼓励,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学生的心理根源去解决“缺点”问题,与家长一起寻方法、找策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生价值观。

其次,家长应对孩子少点溺爱,对教师多点包容。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病态生活越来越严重,做事总是挑三拣四,掂轻怕重,不能吃苦,在学校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就向家长诉苦。家长习惯式的对孩子言听计从,便不问青红皂白就找学校和老师理论,他们对孩子单方面的“信任”往往使家长与老师的矛盾激化。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多点宽容之心。毕竟孩子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他们说的话、做的事不一定就全部正确,家长就应当“三思而后行”——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孩子处于学习阶段,自觉性和坚持力比较薄弱,此时,老师的从“严”管教,适当惩戒,能更好的规范和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这点还需要家长的理解。

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制定奖惩制度。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家师”制定有力的规章制度,适当让孩子承受打击,才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轻生”的孩子逐渐增多,不难看出孩子们的抗压能力正在减弱,唯有经得起风浪,才能乘风远航。如果是家师共同来完善惩戒制度,就会大大减少双方的矛盾冲突。“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数”,家长放手,让孩子多多磨炼,孩子们才更加茁壮成长。

然后,家长和教师应做到换位思考。家长有孩子,老师也有孩子,将心比心。老师应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做到视如己出。教书育人不仅是老师的职业,更是老师的责任。面对任何一个孩子,教师都能做到“公平、公正”,不求名利只求问心无愧,便是一个善教者。笔者相信,这样一来,不久之后,家长对教师会有更多的信任与支持。家长也要站在老师的角度,看到老师的不易。家里一个孩子都比较难管,更何况老师要管理几十个性格不同的孩子,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自然而然就需要家长谅解。

教师以“仁爱”教书,家长以“包容”支持,家师的共同打造,家校的真正融合,才能铸就一代一代的栋梁之才。(杜彩霞)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