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评论大赛】别让“3万撑不起暑假”消费家长焦虑
2018-06-14 16:00:00 来源:荆楚网

  最近,一位网友晒出了孩子的暑期费用清单“塞班四晚五日游 :16797元、全托班(一年级):4850元、兴趣班(双休):写作班1350元 少儿英语班2600元、游泳班:2200元”,合计起来近3万元,并感慨暑假过不起,这条消息被多家媒体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转载,引起一番网络讨论。

  3万块撑不起一个暑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年也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在家长们的朋友圈热传。但仔细看这条消息,发现所谓消息源是“一位妈妈网友”,支撑整篇文章的材料就是一张暑期消费清单,然后以此为依据宣扬孩子暑假要花很多很多钱。新闻的“五要素” 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中的几个基本要素都不齐全,只知道一个网友妈妈吐槽孩子暑期花费太多,至于这位妈妈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的、什么时候吐槽一概不知,不得不让人怀疑事实的真伪。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家长在孩子暑假时花很多钱是一种社会现象,也不能否认有的家长花了3万乃至更多。但这条消息是否却有其事,就不得而知了。即使真的要使用网络信息作为消息源,记者也应该联系发帖人进行后续采访、核实,而不是在基本要素不清楚的情况下将文章发表出来进行报道、评论。

  写这样一篇新闻的利益是极大的,去年微信公众号热文《月薪3万,还是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引发了长达一个多星期的讨论,火到就连不少主流媒体也都纷纷转发报道、评论。说明这是家长普遍关注的话题,写这样的题材可以增加文章的点阅量,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同时,风险又是极小的,因为中国这么多家长,完全可能有家长在暑假期间花了3万元带孩子去旅游、报兴趣班,因而无法认定这是一篇假新闻。

  但存在这种现象不代表新闻报道可以不经过采访,闭门造车写出这样一篇文章。这位妈妈和他丈夫的月收入是多少?如果年薪百万,花3万元带孩子过暑假一点也不多。但如果夫妻只是月收入3000元的工薪阶层,暑期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于其他人,硬咬着牙花了这3万元,那就是不理性消费和盲目攀比了。不追求事实的真实,只讲情感共鸣成了当今不少媒体的通病。

  2016年,《牛津字典》宣布“后真相”是其年度词,所谓后真相就是在传播过程中,真相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情感和观点。近些年,出现了“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等诸多虚假新闻都是只想引起社会共鸣,却无视基本事实。“3万块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同样是后真相时代的产物,只要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依旧存在,这种新闻就会不断以新的面孔出现,进一步加深家长的焦虑。教育投入量入为出本该是常识,用心、用情去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远胜过不切合孩子实际的海外游学和辅导班,这才是应该宣扬的价值观。

  希望自媒体能早日形成自律规范,不再肆意消费公众焦虑。更希望看到主流媒体承担起社会责任,在网络环境中不随波逐流,转载信息时加强把关,让舆论环境少一些焦虑、多一份理性。

  来源:荆楚网

  作者:班志斌

  学校:重庆大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