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尔静
近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新鲜出炉,据蓝皮书显示,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首次超过了本科生。
事实上,近十年以来,高职的就业率一直在稳步上升。甚至有用人单位表示,就算摒弃成本问题,比起一般学院的本科生,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录用专业技能更熟练的高职生。仅从这个角度看,高职就业率实现了与本科生的逆转,也是在情理之中。
高职生的就业率攀升,离不开需求的推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就,今天,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下,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在产业结构、质量效益上进行迭代升级,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形成井喷之势。比起本科的理论教育,高职的教育方向更加契合专业技术领域的需要,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好,这已经成为趋势。此次本科与高职就业率的“逆转”,并不是偶然,而是市场需求积累的结果。
发展变化的现实,倒逼人们转变观念。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想作用下,职业教育被贴上了“没有前途”的标签,很多学生情愿选择末等的本科,也不愿意就读高职高专。比起同样重视制造业的德国和日本,中国职业教育的力度显得颇为薄弱,这也导致我国的高级技工一直存在大量缺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在科技领域的创造突破,逐渐打破了这种固化思维。比如研制出战机发动机装备的洪家光,他就是从打磨零部件起步,将多年的实践经验转变成了创新的基石,用匠心助力战鹰飞上了蓝天。再比如从事飞行器核心部件研制的王曙群,通过十六年的坚守,他从一个技校生成长为航天特级技师,为国家打破了航天技术的封锁。知识理论不一定在实验室、科研机构,也在广阔的一线生产领域——相比于学院化的知识理论,来自一线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突破,要求一点也不低,甚至更高,“唯有读书高”和“崇尚一技之长”已经没有了那么明显的高下之别。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突飞猛进了,这是喜人前景,但高职高专的教育水平、教育投入,也将水涨船高。如果只是认为高职高专的教育是本科教育的补充,甚至是高考落榜者的次优选择,那么它的教育就不会真正满足当下对技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时代在渴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高专的教育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专业技术领域,它们的“身价”不应比“985”院校差,甚至应该呼吁高职高专教育涌现更多的一流名校。
一流的职业教育不逊于一流的本科教育,“大国工匠”时代必定会有成就技术工人的广阔舞台。以“制造强国”为目标,我们需要在工匠数量和工匠质量上实现提升,就应当为高职教育提供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将创造能力、责任意识、工匠精神注入到职业教育之中。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