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遭质疑,是该“勇敢”还是“路过”?
2018-05-16 12:00:00 来源:荆楚网

近日,青岛一则“女孩晕倒停止呼吸,男子实施心肺复苏确遭质疑”的事件引起广大网友热议。在大家赞扬珠海街道办事处红十字“山海情”应急救援队员陈瑞平见义勇为时,也有“小姑像是活着的,根本不需要按压”“手法不专业”“是否观察呼吸情况后进行心肺复苏”等质疑声音出现。
  而后,陈瑞平也向记者解释:家长能证明孩子当时已没有了呼吸,就进行了心肺复苏;而当孩子睁开眼睛突然又没了呼吸,所以进行了第二轮按压,当孩子出现呼吸就立即停止了按压。同时也提到后面为了防止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而录像取证,确定呼吸那段因为时间紧迫没有录。
  说到这里,不禁有些心寒。不仅是因为一些不明真想之人非言胡说,更是救人者提到的录视频。在如此关乎生死的紧急时刻,还要想着录视频取证,可想救人者当时复杂的心理活动。
  自2011年“小悦悦”事件发生以来,国内各省份就出现多例“扶不扶”“救不救”“帮不帮”的事件,专家、网友们针对“道德思想”“人性冷漠”“自我保护”等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广东卫视的一档“你会怎么做”节目也引发广大关注,真实展现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群对同一事件的做法,“善良温暖正能量”与“冷漠无视负能量”不相上下。
  人们常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但似乎忘了“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哪有天生恶毒与冷漠,只是环境在变、心态在变、行动就随之潜移默化罢了。曾有记者采访一个救人者:“以后你还救不救?”救人者带着疲惫说道:“救,肯定要救。但要录像或者找好证人,我经不起再次被讹。”这是一个多么坚定但又无助的回答。
  我们这个社会不缺好心人、不缺善良,缺的是对这双温暖的手的一个保护。曾有人做过关于人性的一个调查,90%的人表示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心里是愿意“帮一帮”的,但是发生了那么多救人者被讹事件,自己害怕,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金钱;40%的人表示自己曾伸出援手,其中5%的人表示下次再帮助人得看情况,其余人表示会继续帮助人。那么那些所谓的“不伸援手之人”是真的冷漠吗?我不能简单的说是与不是,只是他们的善良被一些社会怪像禁锢起来了。
  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这些普通的善良。我们需要像陈瑞平一类的敢于“上前一步”的人们,让“这股清流”润化“冰封的心”;我们希望社会多一些正能量的传递者,少一些无聊的“键盘侠”;我们呼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于恶意讹诈、诋毁施救者的人进行严惩。

来源:荆楚网
  作者:尹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