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官”的“农村情结”是党员最宝贵的初心
2018-04-09 16:00:00 来源:荆楚网
安徽西南,长江边的司阁村最近一年很是热闹。村里来了个“厅官”当“村官”,沉寂多年的小村,像一池平静的湖水投下一颗石子,泛起阵阵涟漪。(4月8日 新华网)   工作多年,李传玺有个说不出的遗憾:作为一个有农村情结的研究者,没有真正到农村工作过。直到省里开始选派,他坐不住了。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第一书记”不是“乌纱帽”,而是“责任帽”。但李传玺作为一个25年一直在省委机关“坐“办公室的厅级干部,为了人生不留遗憾,毅然选择“自讨苦吃”,主动到贫困村当第一书记, 用实践行动践行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耿耿初心,在答好脱贫攻坚这场时代和民心“考卷”中贡献力量,彰显了共产党员最宝贵的初心。   以“有愧”之心求“无愧”之境。在常人看来,李传玺在25年间从普通公务员一路做到厅局级,“官”做得挺成功,在这个时候,一般人想到的是“安稳等退休”,但李传玺总觉得人生有遗憾:工作这么多年,作为一个有农村情结的研究者,没有真正到农村工作过。所以毅然选择在工作的“最后一站”实现“最初的愿望”,让人看到了一个历经岁月磨洗却不改本色初心的光辉党员形象。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放下“笔杆子”,李传玺没有丝毫娇气和骄气,而是很快成了“泥腿子”,运动步数每天都是至少2万步。如果按成年人平均一步走0。6米计算,李传玺每天的行走里程大约是12公里,这个数字差不多就是一个行政村的覆盖直径,也就是说,他差不多每天都要把村子转一遍!因为接地气,所以点子灵,凭着用脚丈量“每一寸村路”的韧劲和担当,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他让司阁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一面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把基层作为“镀金”手段、升迁“跳板”,在基层工作时“不走心”,把“干基层”变成了“混基层”,这样的干部群众当然不买账。上任司阁村第一书记以后,村里没有路灯,李传玺就想办法让村子“亮起来”;村头撂荒土地近400余亩,李传玺就引进山核桃种植大户,想办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村民朱成孟身患肝病,家里又连续遭变故, 李传玺就鼓励他学装修、帮我找门路,想办法让他的生活“好起来”……解民所忧,百姓才能买账;心存百姓,才能立好党员标杆、树好榜样。   网络上一直流行这样一句话:”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世界上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可贵的坚持,不是历经磨难,而是保持初心。李传玺在“走出半生“、位至厅官后仍然选择做一名不忘初心的”少年“,这样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兴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