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清明节来临之际,人们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准备好各种祭品,以表达对祖先或故人的怀念。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祭祀方式都会在清明节期间得以展现,如烧纸、烧香、放鞭炮、点蜡烛,以及摆放各式各样的鲜花、食品、烟酒糖茶等。清明祭祀的意义之重大,想必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清楚。
国人自古以来重视清明节,是因为它承载的意义,除了祭祀这个最重要活动,还有踏青、打扫卫生、准备春耕等内容。这也是一个孝老敬亲、不忘恩情、感悟人生,富有积极意义的节日,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俗魅力的一个良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快节奏中很少有闲暇时间追忆历史、思考人生,而清明节又在近年成了法定假日。因此,在清明节传承中华文化,在明媚的春光里从事扫墓、祭祖、踏青、郊游、荡秋千、插柳等活动,就有着不少积极而不同寻常的意义。
遗憾的是,近年来,清明节祭祀已有“变味”倾向,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过度烧香烧纸等带来的空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公共问题。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多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往往高达100多亿元。大把花钱买祭品,大把掏钱办祭祀,这就与节俭文明祭祀的现代理念相悖。
其实,清明节祭奠先人,焚香烧纸本不为过,买一点祭品,表达一下思念,本属人之常情,也完全可以理解。可是,总是有一些人,把正常祭祀变成了铺张浪费,甚至有人大把焚烧人民币真钞以示“虔诚”,不仅严重浪费,更触犯了法律,与文明祭祀毫不搭界。还有一些人在祭祀活动中大搞攀比之风,把祭祀活动当成了炫耀的机会,这使铺张浪费加剧,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
祭奠先人,多烧纸、多放炮,就越能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尊重,这实在是一种误解。由于过度祭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清明节乃至平时的一大安全隐患,很容易引发火灾。每年清明节期间火灾事故的报道总是不断,也敲响了防患火灾的警钟。无论哪一年清明节,都会有过度焚烧纸钱、燃放鞭炮,或其他不文明祭祀造成的火灾发生,还有当事人被追究了法律责任。过度烧纸、放鞭炮等陋习,不仅造成钱财的浪费,还会使雾霾天增多,给生命健康和财产都带来严重危害。
而清明节中的迷信活动,也值得警惕。纸钱,或是其他祭品,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活着的后人买得越多,已故先人就越开心。祭品,仅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可是,哪怕是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还是有人糊涂地认为,焚香烧纸,甚至烧纸家电、纸汽车、纸房子等,就能被故人收到并享受到。一时间,奢侈风、攀比风、迷信风喧嚣尘上,成了清明节中极不和谐之举。
既然清明祭祀有种种陋习,就该积极倡导与时俱进地文明过清明。我们在清明节追思先人,而先人都希望后人不断进取,文明进步,所以,清明节祭奠先人,也是教育后人的一个良机。追思先人、教育后人,应该成为每年清明节的一个重要主题。祭奠先人是“向前看”而非“向后看”。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以更文明方式记载先人、纪念先人的生命历程与精神,用网络、音乐、故事、聚会、泥土、鲜花等更新、更文明形式祭祀,其诚意不仅毋庸置疑,更能体现出祭祀的本质——追思先人、教育后人。
来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