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信息泄露,你也可能在社交网络上裸奔
2018-03-30 11:06: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熊志

  这两天脸书(Facebook)卷入了史上最大的个人信息泄露风波。根据一名剑桥数据分析公司员工的爆料,该公司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分析了大约5000万脸书用户的个人资料,以此制定个人化的政治宣传,预测并影响选民投票,帮助美国总统特朗普赢得2016年的大选。

  全球用户超过20亿的脸书,很快受到了来自股市的惩罚。受丑闻影响,短短几日脸书的市值蒸发接近500亿美元,CEO尼克斯被停职调查,严重性可见一斑。不止于此,因为涉及到干预大选,信息泄露风波上升成政治事件,英国政府表示“强烈不安”,两名美国参议员要求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前往国会接受质询,欧盟委员会要求对这一丑闻展开认真调查。

  奉行政治不干预技术的脸书,将数据接口开放给了政治分析的数据公司。尽管有相关权威人士表示,“这些数据的精确度被严重夸大了”,但是如此海量的个人资料,被脸书当作倒手挣钱的工具时,人们有理由焦虑——掌握私人数据的社交媒体到底有多危险?要知道,此时距离苹果iCloud信息泄露风波,才过去不到一个月而已。

  对互联网公司而言,数据可以说是产品的地基,社交媒体尤其如此。国外如脸书,国内如微博、今日头条这种媒介产品,为了提供准确的定制化信息服务,让资讯的推送与用户的偏好吻合,都需要对用户进行画像。而画像的基础数据,就是个人的身份信息、浏览习惯等。这种个人信息喂养算法、算法优化推荐的模式,一个后果是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另一个后果,就是海量的个人信息被互联网公司掌握,被储存到个中数据“云”里。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手机可以一站式解决衣食住行,很多线下场景也被搬到了线上,而线上意味着会留下数据痕迹。以往去便利店买个商品,不存在信息交换过程,付完钱就走,但现在你的支付习惯,时时刻刻都被记录,被分析,被用来给你画像。而且,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你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

  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安全问题,是全球性的,某种程度上是新技术无可避免的风险。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更深,所以人们对脸书泄密一事表现出如此关心的姿态。

  然而所谓网络社交,尤其是在完全基于陌生人社交的平台上,人们的初衷之一,便是将自己隐藏在互联网的面具之下。也许是一个悖论,用户越是想隐藏,越需要贡献更多的数据给互联网公司,以便于它在海量的用户中,通过提供的个人信息、行为偏好和标签,将用户投放到与其兴趣相吻合的小圈子。

  这可能是无法回避的风险成本。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其未必都像脸书那样,有通过数据泄露获利的动机,甚至是“操控大众心理”,但风险依旧不容小觑。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储,实际上赋予了互联网公司一种超乎经济垄断的权力,这种权力如果不关进笼子,那么在社交网络上裸奔的用户,可能随时都会被出卖到镁光灯下,成为被围观猎奇和收割的一个流量。(熊志)

责编:叶讳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