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戏”就有影响力
2018-03-14 08:36: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易国祥(武汉 公务员)

以梅为市花的江城三月,可谓“二度梅”开。当春梅绽放之际,23朵全国戏曲梅花奖得主荟聚武汉剧院,拉开了第六届中国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序幕。作为经济社会正在超常发展,新的一年各项工作跃马扬鞭的城市,这一艺术活动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它对于我市正在进行的招商、引智和聚才等工作启示多多,主要有:

创新就有戏。今年艺术节最亮眼的是开幕式上的红毯秀,让23位梅花奖得主,在“戏芽”武汉中小学生的簇拥下走过红毯,既是给艺术家的尊严,又是对戏曲的宣传,更满足了江城戏迷的戏瘾,彰显了“戏码头”的大气和风范。

自强就有戏。微剧演员汪育殊抒发“徽汉合流”的深厚情谊,武汉观众听不大懂的粤剧代言人欧凯明,也能找出粤剧与汉剧的许多相同之处。这证明拥有京、汉、楚三大剧种,大师名角辈出的武汉受到特别关注,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包容就有戏。代表江西赣南的采茶戏梅花奖得主杨俊,十分感谢作为地方小剧种能有机会来大武汉一展风采。同样感受到戏码头包容的还有西北的秦腔。而这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传统,当年,听起来很遥远的扬剧,都能在武汉连演一个月。

坚持就有戏。经历了多届武汉戏曲节的黄梅戏演员何云,深感开始也很难,但通过这些年的坚持,培养了一批戏迷,才有了戏曲氛围浓厚的今天。昆剧代表人物周雪峰称赞武汉观众很会看戏,对不同版本的《牡丹亭》都有很强感悟力。

江城三月落“梅花”,一场大戏串起各地戏曲精品,是戏码头在新时代的升华,它不是凭空打造,不是自作多情,是因为“三鼎甲”的武汉有“戏”。有什么样的戏,就有什么样的戏场、戏迷和戏友。有“好戏”,必定有品质、有标准、有风范,有影响力。

作为艺术品牌还需要尽善尽美,有资深票友认为,从开幕式上看,本地名角还应该更有主场气派,观众素养还须从兴趣逐渐转化为鉴赏,活动策划尚有提升的空间。

武汉作为一座有追求的城市,大商怎样落地,智慧怎样惠民,人才怎样留汉,怎样成就品牌,我们都可以从这场“梅花会”中寻到借鉴。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