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心灵都需要彼此照亮
2018-02-24 08:36: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尔静

本月21日,义务指路点的创办者谢亮老人去世了。23日一早,许多北京市民自发赶到殡仪馆,参加了老人的追悼会,集体为老人送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但每个人提起谢老时,都有着说不完的崇敬。崇敬着耄耋之年还不忘帮助他人的谢老,崇敬着那份乐于为大家排忧解难的奉献精神。

17年前,一位70岁的老人举着“义务指路”的牌子,出现在北京东直门交通枢纽。十几年来,老人一直坚持在自己的义务指路点,希望用自己的“举手之劳”成全更多人的“及时之需”。受到老人的感召,先后有不少志愿者加入到了“指路”的队伍里。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烈烈寒冬,总会有志愿者的身影矗立在指路点,为大家献上“义务”的帮助。东直门指路点也渐渐变成了北京交通的一座灯塔,照亮着来往路人的行程。

“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独立生存,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要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谢老如是说。长期深陷在经济逻辑里的现代人,确实生活得越来越孤绝,也逐步地忽略了“社会”的意义。谢老的出现,就仿佛一颗闪亮温暖的星。在社会这个大宇宙里,自以为是的个性自足,自我封闭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原来不过是自欺欺人。每一颗心灵都希望他人照射,也希望去照射他人,这才是人性的本质。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市民自发追悼谢老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老人创办了一个义务的指路点,而是那份质朴的关爱他人的精神。不求回报的付出,无私利他的奉献,至善至纯的助人,任由十七载沧海桑田,依旧不变地捍卫自己的初心。这种绵绵的温情,像春风一样和煦,像春日一样温暖,像春雨一样细腻,让人遇之难忘。这种平凡生活中的偶像,举手投足间的善良,最是容易住进人们的心里。

老人的品格不仅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了许多人。如今,老人猝然长逝,但东直门的义务指路点依然运行着。志愿者在指点迷途的同时,也照亮了行人的心路。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