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监督也是秉公执法的底气
2018-02-08 08:36: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尔静

昨日,一则群众自发为交警作证的新闻,为执法者又增添了一股力量。新闻中,一辆京牌保时捷轿车因违反禁止标线指示,被交警拦下。面对交警的正常执法,保时捷车主拒绝配合,并且大喊“警察打人啦!警察打人啦!”上海浦东分局潍坊新村派出所民警陈玉琦在配合执法中,闻讯赶上前去,堵住了车头,厉声质问,并采取强制措施。一旁拍摄视频的群众异口同声地反驳:“警察没打人,我们看见了!”

通过视频来看,整个执法过程中,现场群众拍手称快。视频传播于网络,舆论纷纷点赞。很多观点也表达了这样一个态度:既然是秉公执法,就应该这么强硬。违法者面对执法还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视公共秩序为儿戏,视警察为儿戏,表现可憎,执法应该强硬,违法行为不能姑息。公共秩序是严肃的,执法行为是严肃的,你不当回事,就要受到严厉责罚。

规范警权,不等于收缩警权,甚至让警察执法失掉了底气。有的时候,因为社会监督意识更强了,警权规范的限制条件越来越多,不可否认,有的执法过程中,确实出现警察态度过于“温和”的情况,导致执法严肃性大打折扣。一些新闻中,面对违法者的刁蛮,警察还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的是因为误解了所谓“人性化”执法,有的其实是产生了工作惰性,不想面对矛盾冲突。每当出现这样的情况,警权的社会公信和公众形象,同样会失分。

执法规范与社会规范相辅相成。社会总有声音呼吁规则意识,如果总有人通过违法、躲避执法而享受到额外的便利,总认为自己“没人管得住”,规则意识很难普及。一个人尊重规则,是因为相信他人也同样尊重,彼此之间都能在同样的规则体系相互配合、礼让,由此而感受到文明所内含的人性美好。但如果破坏规则的人都变得理直气壮,戾气横生的人没人拦得住,不仅规则得不到更多人的尊重,这份戾气也会传染。这就是说,一个社会的文明规则需要内在的素养,但也需要秉公执法者都能足够强硬,让违法必究成为铁律,形成足够的外在约束。

新闻中,围观群众纷纷声援,力证交警没有执法不当,交警事后感叹:“感觉很暖心。”也许还有的执法者不习惯面对镜头,看到群众的拍摄内心有抵触,但这样的互动未尝不是一种训练,慢慢自然会变成习惯。请相信群众的评判,秉公执法,群众就会声援,就会撑腰,因为大家都希望看到我们的执法者面对违法行为能够理直气壮,能够为了维护公共秩序而尽职尽责。

从另一个方面讲,执法者将自己练就得“铜墙铁壁”。从锻炼性情到强健身体,不就是为了给大家塑造一个更加安全、更有序、更合理、更讲法的生活环境吗?只要奉公守法,舆论的点评就是执法者的“助力器”;只要秉公执法,民众的监督就是执法者的“测谎仪”。越是依法地管束违法者,越是能证明法律的公正;越是高效地牵制违法者,越是能构建社会的和谐;越是有力的惩治违法者,越是能赢得群众的喝彩。所以,执法为公、不徇私情的执法者在面对违法现象时,又何必畏惧镜头的曝光?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民们自觉守法,执法者秉公执法,各守本分,将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石。

编辑:张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