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海城区飘起星星点点的雪花。不少人停下脚步,用手接住赏玩。更有多人掏出手机拍照、录像,实时“播报”。一时间微信朋友圈仿佛“炸了锅”,处处都是初雪倩影。“对一个小时候经常遭遇大雪封门的东北人来说,实在不怎么理解这种感情。”卢小姐被初雪“刷屏”后如此感慨。而除了上海,杭州、西安等地这两天也下雪了。
有人在微博上调侃,“羡慕你们南方,下个雪都能上热搜”。是的,当我第一眼看到“上海下雪”成为热搜排行榜里的关键词,并有高达3000万阅读、2.7万次讨论时,我也着实惊了,多大点事儿啊,看把你们乐的。何况有些区域雪下得不大,只能用头皮屑来形容。要说雪下得超出想象,那还得数几年前的羊城,当积雪落在广州塔上的景象出现在朋友圈时,大有一种今夕何夕之感,甚至有一点魔幻。当然,如今的广州乃至珠三角,也有刷爆朋友圈的能力。打下这些字时我正穿着短袖,为不知如何处理去年秋天买到手的羽绒服而发愁。往年的景观———“你在南方的艳阳里裹着貂,我在北方的暖气里露着腰”,今年陡然不复存在。
历数朋友圈的热门话题,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我们越来越多地聊起天气。深圳人看北京人集体刷晚霞,上海人看珠海人集体刷台风……天气各地有别,话题始终不变,似乎环球同此凉热。这一方面凸显了当代都市生活的单调,互联网+的发展拉平了地域之间的差距,在一线城市看到的大片,三线城市当日往往也能上映。至于出国游之类的高端消费,那更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只有负担不起的价格……如此这些,似乎彼此之间都已无甚可说。说出来,有时得不到优越感就罢了,还得被人戳脊梁骨———“就你有钱”、“壕啊”、“炫富”……而今天阳光普照,大雪纷飞,风卷残云等,则是人人都能享受的景观。
下雪刷爆朋友圈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分歧日益严重的社交平台上,要想彼此之间落个体面,不至于被人拉黑,一条生存法则就是不谈存在争议之事。鹿晗交了女朋友,跟他般不般配?李小璐喜欢嘻哈,这说明了什么?梅西和C罗这对冤家,到底谁是当世球王?凡此种种,表达观点都有极高的风险。连谈论众人关心的养生之道,几乎都不能落得安宁。年轻人说晚睡晚起身体才好,不少父母是绝对看不下去的,更不能在凌晨发朋友圈。也不能轻易反驳父母转发的养生信息,你要敢说个不是,保证他们下次会给你推送更多。排除这些,几乎就只剩下天气可说了。当然,如果他人的感受你根本不在乎,上面种种也可尽情表达。
实践证明,尽管已是21世纪,谈论天气依然是都市生活的调味品,也是人际关系的缓冲剂。如何礼貌而不尴尬地谈论天气,并通过天气掌握社交之道,看来也可以开一门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