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提前10天做“攻略”、半夜守在电脑旁边,可是你血拼回来的商品真的是“最低价”吗?昨天,中消协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显示,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539款非预售价格跟踪商品中,78.1%的促销商品并没有便宜,也就是说,这些商品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到。与2016年同期相比,这个比例有所增加。(11月30日 《北京晨报》)
“双11”几乎成为了11月份的绝对主角,当11月刚刚来临时,各路网络商家便摩拳擦掌,开始为双11做准备,各种预售、定金膨胀等等“套路”让网民们自叹数学不好占不到便宜。网络上对“双11的”负面批评声也接踵而至。不过,“双11”战报出来后,还是令全国人民,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吃惊,仅天猫的“双11”销售额就高达1682亿元。
日前,中消协发布了对“双11”网络平台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活动情况,涉及16家网络购物平台,共选取了668款商品,涉及服装鞋帽、手机数码、食品特产、化妆洗护等9大品类,商品分国内和进口两大类,预售和非预售均有涉及。可以说,极具代表性。然而,结果却非常令人吃惊,或者说在大家的预料之中,那就是“双11”的商品中,有近8成商品,网民们没有占到便宜,且随意标价情况突出。
值得称赞的是,此次的调查情况发布,中消协可没有给这些平台和商家多大面子,点名道姓地指出问题。诸如:“恒源祥”“蔻驰”“韩都衣舍”“良品铺子”等等这些网民们耳熟而详的品牌赫然在列,天猫、京东、当当、网易等各路平台均由涉及,有的是预售商品涉嫌虚构“原价”,有的是先涨价后降价,有的是随意标注价格,有的是“双11”价格不降反升……这些打着“再不来拣便宜就等明年了”的商家们,用各种极具诱惑的广告来刺激我们的购买欲,让我们挑灯夜战、感激涕零终于抢到了便宜,然而,无情的事实却摆在面前,那就是和商家一起演了一场狂热的抢购戏,“买单”的却是广大消费者。
如今,中消协给我们带来了“真相”,商家们不仅涉嫌价格违规,并且一些平台和商家复杂的价格计算方式和促销规则,降低了网购消费体验的同时,还让我们“大出血”,被狠狠地“宰”了一笔。这样的真相是如此真实地摆在面前,不过真相过后,我们会何去何从?是否还会如此狂热地继续刷新“双11”的销售记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晏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