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毕业前去企业实习特别是去名企实习,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能力,对于今后找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然而这一点竟被中介机构作为赚钱的渠道。一些中介机构声称可借助庞大的企业资源和职场导师资源推荐大学生去名企实习,并将实习机会明码标价,表示“可内推,保证能进去实习”“不成功,不收费”。(11月1日《工人日报》)
笔者认为,明码标价实习机会不可取,它涉嫌剥夺大学生教育公平、机会公平的权利。
中介机构以帮助大学生去名企实习为赚钱手段,是发不义之财,打法律擦边球,破坏教育实习的正常秩序。众所周知,教育实习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都拥有一样的实习权利和实习机会,去哪里实习,谁去实习,应当由高校统筹实习资源并充分考虑学生意愿后统一安排。对于具有竞争性的少数稀缺性实习单位、实习岗位,高校应当在大学生中张榜公示,并采取公开竞争、公平选拔的方式,由实习单位主持考核、择优录取,而不能让中介机构收钱后暗箱操作,破坏选拔规则、程序。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社会关系均应依靠法律、制度确立公平公正合理的秩序,而不应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从而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自由发展。
名企实习机会为何被商人明码标价,成为赚钱的重要商机?恐怕这与一些人的认识误区不无关联。在不少学生和家长眼里,实习等于就业,争取名企实习机会就是获得名企工作机会。诚然,争取好的实习机会对于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实习机会只是实习的机会,并不等于就业的机会,进名企实习,不等于一定能到名企工作。为进名企实习而花钱找中介机构,实在不值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一切企业行为的动力源泉。一个人能不能进名企工作,凭的是实力,是本事,是做事的能力,是对岗位的胜任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不是因为你在名企实习,就留下你在名企工作。你虽然通过中介机构争取到了进名企实习的机会,但如果你不珍惜名企实习、学习的机会,表现平平,不学无术,没有什么真本事,或者你的能力不被名企认可,也一样得不到名企工作的机会。因为,企业选人,尤其是名企选人,更加看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决不会放着优秀人才不要而选一个靠关系进来的能力平庸之人。
总之,明码标价实习机会不可取。中介机构以收取高额中介费来为大学生争取去名企实习机会,无形中剥夺了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生去名企实习的权利和机会,欠缺公平正义,不符合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和精神。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运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