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网购商品,民间有一种说法,即:线下与线上价格差越大,线上商品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如今,这种说法进一步得到佐证。今天,中消协发布的部分商品线上线下质量、价格调查报告披露:从价格对质量的影响看,线上线下价格差越大,线上样本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越大。检测出质量问题的5对8个样本中,3对样本线上与线下采购价格差在30%以上。(6月29日《法制日报》)
本次中消协采集的样本,品种多、规模大、范围广,包括食品、厨房用品、日化用品、服装类产品、化妆品、电子产品、婴幼儿产品7类商品。涉及的网上购物平台天猫商城、京东商品、淘宝网、1号店、苏宁易购、聚美优品等6家购物网站,以及线下家乐福超市、沃尔玛超市、广州天河城百货等大型购物中心及超市。因此,调查有很强的权威性。
在北上广这些超大一线城市,网售商品都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想必其他地方,问题可能会更严重。对此,中消协希望广大电商平台要对平台商品信息进行严格审核把关,采取有效措施约束自己,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既要在生产环节督促企业落实质量责任,特别对于网络平台销售的商品,要不定期进行质量巡查和价格检查,落实黑名单制度等。同时,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中消协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而被其建议的电商平台和政府有关部门,才是其中的主角。先说电商,其实绝大多数模大的电商还是能严格恪守职业道德底线。就拿阿里来说,2016年“云剑行动”战果进一步扩大,阿里巴巴仅向浙江执法部门推送的线索数量,就从385个上升到402个,查处的制售假货从244上升417个,破获假货案件总案值达14.3亿元,配合执法部门捣毁了一批窝点,承办了一批大案、要案。除了阿里,其他大型电商平台也在打击假货上不遗余力,因为他们很清楚,假货一旦猖獗,就将毁了整个行业。然而,仅靠电商平台显然不够。不仅线上假货横行,线下假货更是防不胜防。
相关部门也不是不管,而是管起来难度太大,不能对假货形成致命打击。其实,线下与线上商品的价格差越大,不仅仅是因为有假货的原因,还有流通环节存在的各种收费所致,但假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网上打假而言,以马云为代表的一大批电商有一肚子苦水要倒。今年两会期间,马云就在微博上抱怨,中国绝大部分制假售假者几乎不承担法律责任,违法成本极低而获利极丰,很难想象假货如何才能打干净。由此,他建议销售一件假货拘留七天,制造一件假货入刑。
马云的话其实是戳中了制假售假屡禁不止的要害,国内对制假售假的刑律确实过分宽容。在我国,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销售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的定罪处罚大致是: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从五万元一直到二百万元以上都将受到处罚,最高是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然而,没有销售记录的如何认定?执行起来很难。
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五万元的制售假线索,但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比例连1%都不到。这绝不是在为马云推脱打假责任,而是想说,4495条制售假线索,仅33例获刑事处罚,那么是电商打假不作为,还是对制假售假太宽容?所以,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对制假售假的处罚力度,不但可以遏制制假售假的势头,也非常符合民意。至此,该出“大招儿”了。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