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9时多,北京市朝阳区工体西路路口。正值早高峰,人流、车流如织。人行道上的红灯虽然亮着,但不少行人看到两侧的车辆少了些,便急匆匆地穿过斑马线,带动一支“队伍”径直闯红灯。(6月26日新华网)
中国式过马路一直备受诟病,根源在于多地频频出现,相关部门管理上显得手段单一,甚至饱受非议。此前,出现的电子屏幕反复播放闯红灯行人视频,就被人质疑这种行为属于法外施行。也正因为如此,闯红灯现象似乎成为了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
其实,行人会闯红灯,根本在于两点:一是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不强,二是相关交通网络建设不完善,导致行人闯红灯的几率提高。要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症结,其实需要对症下药。
对于闯红灯现象,如果是因为人缺乏遵守规则意识,就可以提高相应的违规成本,形成制度性的惩罚来倒逼行人遵守规章制度。一向严谨的德国人,之所以会全民遵守规则,就是相应的违规成本高。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管理经验,对于行人闯红灯的行为,除了相应的罚款以外,还引用征信体系,加大个人贷款的难度。正因为这些规定对于个人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保证了行人不敢轻易去闯红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相关的规则意识,让人不敢轻易尝试闯红灯,因为背后的成本过于高昂。
同时,还应该加大相关交通网络的建设,如建设一系列的地下通道和天桥的交通设施。既可以满足行人过马路的需求,又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地带因为红绿灯所造成的拥堵。并且,针对一些地区红绿灯的时间设置,也应该做到合理安排,避免某些地区的绿灯时间太短,造成行人不得不通过闯红灯的方式过马路。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难点在于,当有人带头闯红灯的时候,往往会引起一大堆人的争相效仿。在很多人心里,觉得“法不责众”。正因为如此,屡屡出现一大堆人闯红灯现象,其实也是一种执法疲软的体现。如果,没有让每一个人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就是一种纵容行人闯红灯。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做到令行禁止。并且,让常态执法来代替以往的运动式执法,保证执法的高效,以此来竖立一条警戒线,保证行人不敢轻易闯红灯。
中国式过马路在于相关交通网络建设的不完善,在于行人缺乏足够的规则意识,这绝对不是所谓的难以根治,只是相关整治的力度不足。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颂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