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硕士纪元在去年报考徐州市城乡建设局下属事业单位职位时,笔试面试总分第一,但临近公示,却被告知“专业不符”,取消录取资格。电话抗议、局长信箱、行政复议、司法诉讼……纪元的申诉绕了一圈又一圈,报考专业设定中这个错误的指示牌,将她带入一个维权迷宫中。(6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世界史”不是“历史学”的尴尬笑话才刚刚谢幕,又一个“中国语言文学类”不是“中国语言文学”的闹剧热闹开场。昨日,中青报一篇报道引起网民热议,“差一个字都不行”式的消极回复与机械处事,气坏了历史学专业的师生还不够,又挑衅起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同学的言语理解能力。
一句“专业不符”,字数不多却杀伤力极大,像投放的一枚烟雾弹,不严不实的工作作风弥漫,搅乱了办事环境,公职人员迷失在“高高在上”的“衙门迷宫”,也让群众云里雾里而陷入“维权迷宫”。
作风的不严不实表现在教条主义、僵化处理问题。那一套“白马非马”的说辞就是典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属教育部认定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完全符合招考条件规定,可就连普通网民都能一查便知的信息,作为业务部门的人社局却不清不楚,甚至不愿去对照国务院学位办的相关规定核实。也许有人会说,按照招考目录,用人单位所要求的中国语言文学就是单纯指的这个专业,人社局是在严格把关,但请别忘了招考条件上还明确写着,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对于硕士研究生阶段根本就不存在中国语言文学这一专业的招考条件而言,这个“从严把关”的人社局又为何不严了呢?审查用人单位招考条件、公布招考信息时查不出不妥,资格初审、复审两轮审查未产生质疑,而直到录用结果公示前两个小时才突然发现问题,如果不是像网友指出的是“萝卜坑招聘”,那还真的难逃缺乏责任心、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的嫌隙。
作风的不严不实还表现在官僚做派、脱离群众的行事方式。“纪元在父母陪同下,来到徐州市人社局。那是唯一一次他们进了人社局的门。她谎称‘送材料的’,刷了身份证,才勉强带着父母进去。后来,她再也没能迈进大门一步。”“门风”反映作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正是官僚作风、衙门习气的沉疴痼疾“野火烧不尽”,才导致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衙门迷宫”弯弯绕绕,让办事群众如入迷宫堵路堵心。当下,“为人民服务”的话语烂熟于脑,“落实八项规定反四风”、“全面从严治党”尚在如火如荼进行,可徐州人社局却显然并未真正之入心入行,将办事群众或“拒之门外”,或误引迷宫。逃避和推诿不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更在群众和政府间筑起高高的“心门”和深深的迷宫,疏远了干群“鱼水之情”,离间了二者间的血肉联系。
“心无百姓莫为官”。习总书记的教诲犹在耳畔,“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践行群众路线从未止步。我们依然坚信,当每一位公职人员都能懂得敬畏手中所握的人民赋予的权力,都能真正理解“群众之事无小事”的深刻意义,就定能用清风正气拨云见日,驱散“作风迷雾”,只有彻底破除公职人员的“心迷宫”、“衙门迷宫”,才能拆除广大群众的“维权迷宫”。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