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某市一公司发生火灾,该市官方微信对此第一时间发布新闻通报。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这篇263个字的通报中,有165字都在介绍“各级领导重视”,一一罗列了各级领导的官阶、姓名,“非常细致”。而对公众更关心的事故原因和伤亡等情况,却仅有“暂无人员伤亡,事件原因正在调查”寥寥14字。(6月21日 《人民日报》)
熊熊大火一燃烧,官方通报“耍花招”;“领导重视”成标配,招来骂声应怪谁?的确,面对灾难性事件,河南省某市运用官方微信,及时发布权威声音、积极回应民众关切,此举可以有。然而,在这篇263字的新闻通报中,各级领导纷纷“露脸”,事故原因却惨遭雪藏;“高度重视”连连现身,伤亡情况却一笔带过。最终,“官腔味”洒洒洋洋,老百姓不满骂娘。
回归事件本身,领导重视的事实不可否认、及时回应的态度值得赞赏、无人伤亡的结果令人欣慰。即便如此,民众依旧是“老虎推磨”,不吃这一套。也许,不近人情的成绩宣扬,加重了“丧事喜办”的倾向,进而引起民愤;也许,不切实际的空话套话,助长了明哲保身的气焰,渐而激发民怒;也许,不合时宜的官僚作风,阻碍了有效信息的传递,继而丢失民心。这么说来,民众并非反感“领导重视”,而是厌恶“显绩套路”。
人命关天,寥寥几字便带过;民众感受,让位“形式”未顾及。其中原因,或是“阿谀主义”使然,以致发布通报,只“戴帽”不挑刺,将“领导重视”奉为圣旨;或是“邀功歪风”作祟,以致处理问题,只做戏不做细,用长篇大论粉饰政绩。反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衷已改变,又何惧“鄙视目光”照自身?
除此之外,通报不见官、责任不见人的自保观念,亦滋长了“但求无过”的避事劣行。有些领导干部为了逃避责任,总是身披“高度重视”的皇帝新衣,塑造俯身干事的务实形象。企图把应尽义务变成仕途升迁的砝码,以便摆脱“嫌疑身份、摘取“功臣桂冠”。殊不知,勤镌顽石无用处,路上行人口似碑。是虚是实、是真是假,民众心中自然有杆秤。
“领导重视”本无过,权力傲慢才是错;刻意避责太不该,邀功心态终受害。故而,聚焦理想信念,强化教育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清除形式之风、消除权力崇拜,做到不唯上、只唯实。如此,才能遵循“民意视角”,划定干事坐标,推进日常工作,把重视提到事故之前。且于官民关系中,实现主人到公仆的蜕变;于权责关系中,实现重权到重责的转换。
“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是解决问题的必经捷径,万万不可缺少。但是,过分地强调“领导重视”,而忽视后续处理,反倒成了真抓实干的大忌。要知道,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溜须拍马,多一些实际行动、少一些“纸上花招”,多一些未雨绸缪、少一些亡羊补牢,“领导重视”便能落实到行动中,为民众带来更多认同感与获得感。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