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某市一公司发生火灾,该市官方微信对此第一时间发布新闻通报。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这篇263个字的通报中,有165字都在介绍“各级领导重视”,一一罗列了各级领导的官阶、姓名,“非常细致”。而对公众更关心的事故原因和伤亡等情况,却仅有“暂无人员伤亡,事件原因正在调查”寥寥14字。(6月21日《人民日报》)
发生事故之后,第一时间发布通报,这本是官方信息公开的一项“规定动作”,但是一些地方却将这个“规定动作”做变了形,跑偏了方向。近日,河南省某市一公司发生火灾,该市官方微信发布的一则通报,就遭到了舆论围攻。因为在263个字的通报中,就花了165字详细地介绍了“各级领导重视”,而真正涉及事件情况的内容,仅仅只有14个字。
其实,只要稍微梳理一下各地发布的事故通报,我们就会发现,不少的事故通报中都有“领导重视”一词。换言之,在一些地方“领导重视”已然成为传统事故通报的“标配”。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首先,事故通报的写作格式固化,其中“领导重视”已经成为事故通报写作中的一个必备的重要内容,甚至异化为了主要内容,占据了事故通报的绝大部分篇幅;其次,第一时间发事故通报,由于调查情况不清,事故原因不明,没有“干货”可以向外界宣布,于是采用“内容不够,领导来凑”的策略;最后,官方发布事故通报,内容都要经过领导层层审核把关,在官本位思想以及“以领导为中心”的思维的影响下,事故通报总有强调“领导在作为”的冲动。
事故通报,顾名思义重点应该放在向公众通报事故调查进展上,但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却被硬生生的写成了领导的“表功簿”。对于这样的通报文风,网友十分厌烦。网上曾经流传过这么一个段子:花果山发生水灾,唐僧问:死了多少猴子?悟空:26个洞穴都淹了。唐僧问:问你死了多少猴子?悟空:有五千颗桃树被淹。唐僧:到底死了多少猴子啊?悟空:已经将活的猴子安全转移了。唐僧急了:我问你到底死了多少猴子?悟空忙拭眼泪:16位领导正迅速、立即、有序、果断、全力以赴地组织救援。这个段子虽然有些夸张,但形象地讽刺了官方事故通报和民众关注的错位。
作为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关注事故,更多的是想要知道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营救措施等,至于领导重视不重视,民众并不是十分关心。因此,在事故通报中突出领导的做法,是没有找准民众关注事故的信息需求的表现。事故通报就不“接地气”,被民众吐槽就在所难免了。
如果突出领导的事故通报仅仅是遭到民众吐槽也就罢了,问题的关键是,很多时候由于官方的事故通报没有“干货”,发布的消息没有分量,会让关于事故的谣言满天飞,从而让官方陷入“谣言跑在真相前面”的被动局面,引发舆论危机,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当年贵州的“瓮安事件”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强调改作风转文风,可是,从“领导重视”成为事故通报“标配”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窥见,这条路还任重而道远。要破除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领导干部要克服官本位思想,做好本职工作,让“专业人干专业事”,抓好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好事故通报新闻发布会;二是领导干部要具备起码的媒介素养,尊重民众的信息需求,尊重网络舆论规律,提高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