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地铁乞讨者,有许多都是职业的,互相之间还建群在网上沟通乞讨信息。”昨天上午,武汉晚报记者从武汉地铁安保部获悉上述消息。当天在2号线汉口火车站站厅内,武汉地铁再次举行倡议活动,呼吁市民抵制地铁乞讨。(6月14日《武汉晚报》)
乞丐,本是指那些因为没有工作能力而只能靠乞讨维持生存,或是暂时遇到困难只能靠乞讨度过难关的群体。然而,“无利不起早”,当乞讨逐渐与可观收入“接轨”之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成为职业乞丐,甚至壮大成“丐帮”,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此时,面对乞丐的“升级”,为了维护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相应的举措也当“升级”。
起初,乞丐是弱势群体,是社会底层人民。为了帮助乞丐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始终把完善救济制度当做民生工程来做,尤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的纵深推进,政府给予贫困人口的帮扶和救济举措力度越来越大、方式越来越多。可以说,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当贫困人口越来越少的同时,乞丐数量却是有增无减,深究这一矛盾局面出现的原因,不难发现,乞丐已然走向“职业化”,成为很多人“致富”的方式。
当下,职业乞丐“朝九晚五”的乞讨,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是为了晚上脱下乞丐服之后的“喝酒唱K”。职业乞丐把乞讨当做“事业”来经营,变着花样的消费人们的爱心、挑战人们的耐心,从抱着孩子到假扮残疾人,从地铁站、公交站到商业街,从候车厅到车厢里,只要能够博取路人的同情,让路人掏钱,就没有职业乞丐想不到的、做不到的。面对职业乞丐的不同花样,路人不堪其扰,尤其是面对一些死缠烂打、撒泼耍横的乞讨行为,路人更是反感至极。如此恶意乞讨不仅会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更会将路人的爱心消费殆尽。治理职业乞讨行为刻不容缓。
然而现实中,一面是市民对职业乞讨的反感和对治理的期待,另一面却是治理行动的无奈和效果的不明显。以武汉为例,武汉虽然出台了《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和《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也专门成立了执法巡查队,每天在列车上进行巡查,但基于在拦截到乞讨者后,一般采取劝阻、写保证书、罚款50至200元等方式进行处理,加之流动乞讨人员隐蔽性强,导致治理行为始终没能达到根治的效果。此外,随着职业乞丐“装备”的不断完善、和信息交流的极大便利,要想根治职业乞丐现象难上加难。所以,“升级”治理举措正当其时。
政府部门应当充分调查摸底城市里职业乞丐的情况,并依据摸底情况,探索开展综合执法与城铁执法、车站执法、商场执法等相结合的大执法行动;应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方式,发动广大民众参与到对职业乞讨行为的监督中,发现一起,举报一起;应探索对屡次违反社会治安条例且屡教不改的职业乞丐的惩罚方式,可效仿惩治“老赖”方式,实行联网惩治,加大处罚力度,提升违规成本等等。
乞丐“升级”,应对举措必然要“升级”。只有这样,人们的爱心才能真正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和谐友善的社会秩序也才能得以有效维护。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