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个省份发文要求推行公车标识化。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7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公车标识化。同时,多地为公车加装GPS、建立公车管理服务平台,公车改革正向深处推进。(6月11日《新京报》)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通篇阅读,对于一个小小的公车治理可谓是用心良苦。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7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公车标识化。同时,多地为公车加装GPS、建立公车管理服务平台,让公车改革正向深处推进。而笔者只想斗胆说上一句,如果再次减少或者全部取缔公车,亦或是严格按照公车管理相关条例照章办事,公车加装GPS、建立公车管理服务平台是不是就会成为“多此一举”?如此一来,会不会无形之中又增加一笔开支,衍生出另外的一个部门?此消彼长,还真是不排除GPS定位公车的“大材小用”之嫌。
依照2014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全文向社会公布。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同时,也被外界评为“史上最严厉车改”。严厉之一在于为公车改革设下了一个时间表,2014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诚然,因时因地不可能立竿见影和“一刀切”,但也正是这个改革与个别既得利益的矛盾,才有了公车改革在个别地方“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打擦边球”的诸多怪象。
当然,推行公车标识化;明确标识;加装GPS定位,实现“有迹可循”;建公车管理平台,实现“全省(市)一张网”,防范于未然,固然值得可期和一赞。但就以安装GPS而论,如果依照GPS定位的一些缺陷来看,室内、隧道、地下停车场、高楼区域等有可能阻挡对空视线的地区,GPS无法实现搜星定位;金属成分过多的太阳膜,会对GPS的搜星性能起很大的屏蔽作用,有可能严重降低GPS的搜星性能,甚至无法搜星;电池电量不足;导航地图的端口号、波特率设置错误,GPS将无法在导航地图里面实现搜星定位等等如是,又当作何解释?
有鉴于此,推行公车标识化、明确标识,加装GPS定位,实现“有迹可循”也好;建公车管理平台,实现“全省(市)一张网”也罢。如果“权本位”的观念不剔除;如果不从根本上减少公务车数量,让其回归到合理适度的水平;如果监督不到位,或是谁来监管公车的定位与跟踪职责不能厘清;如果指定的第三方监督或是监督平台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认同;如果举报和惩处的节奏不能同步;如果公车的私用或是违规使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那么,这一切的如果,只会让GPS定位公车的“大材小用”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形式大于内容而已。
最后笔者想说,近年来对公车统一张贴“公务用车”标识,统一使用牌号,喷涂监督电话等等,早已是新闻中旧闻,但却不乏公车身影依然无处不在。说白了,公车去哪、是否假公济私并非无解,也不是安装上“高大上”的GPS,喷涂一下公车标识就一劳永逸。指望民众监督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得地方监督部门敢于顶真逗硬,“刀刃”向内,肯花时间或精力管好公车;还得从公车数量着手,从约束权力入手。否则,装上GPS,也难以避免公车车轮跑偏可能。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