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单凭涨工资改变不了技能人才短缺现状
2017-06-12 10: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八级工代表着高技术和高收入,备受推崇与尊敬。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这些高技能人才愈加受到重视。据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校长王海龙介绍, 该校99%的毕业生均能实现就业,且就业一年内的毕业生月平均薪酬超过4000元,优秀毕业生及深圳紧缺专业毕业生薪酬可达7000元以上,高于一般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酬。(6月10日《工人日报》)

  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使技能人才市场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春天,“八级工”所代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命运也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然而,尽管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已经日益广阔,行情屡屡看涨,但现实的情况却似乎远非我们所想象和预期的那样积极和乐观。技能人才“青黄不接”,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供需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恰好充分说明,单凭涨工资这一单一招募和刺激手段,其实根本改变不了技能人才的短缺现状。

  社会高速发展到今天,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幸福标准、心理预期等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生命的价值体现已经远非工资收入多少这一单一指标可以衡量和满足,人们所追求更多的还有来自社会的普遍认知,以及自己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层面的体面、尊严与地位。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为什么能够当上国家工人就几乎意味着“光宗耀祖”?又为什么“八级工”备受推崇与尊敬?因为那时候我们尚处于一穷二白、物质生活相对比较匮乏时期,再加上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的极为单一,所以除了靠接班、招工等方式当上国家工人并逐步成长为更高层次的“八级工”以外,人们根本没有更多的其它选择。更何况,当上国家工人,尤其是“八级工”以后,还能够更好地解决吃饱穿暖这一最基本生活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势头,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大幅提高和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生追求、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趋势。于是,人们不再满足于当上国家工人,而是把目标锁定在了工作环境与条件更加优越、身份地位更受人尊崇,日常生活也更加体面的“学而优则仕”上。

  不仅如此,在政策制订与衔接方面,虽然技能人才队伍目前已经日益受到了高度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人才评价制度、选人用人机制、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仍然还与学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注定了博士、硕士、学士与大中专毕业生之间在起初的身份地位与待遇上是有着千差万别的。

  此外,许多用人单位的急功近利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技能人才数量的增长。因为需求比较迫切,许多用人单位大多会采取重金招募的方式来招揽和抢夺市场上的高技能人才,而往往忽略了应该强化自主培养这一最佳的解决根本问题方式。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局面,以“八级工”为代表的技能人才需求总量越来越多,导致争抢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所开出的工资水平也跟着越来越高,但人才市场上现有技能人才的数量却并未见明显增长。

  所以,在笔者看来,光靠涨工资这一单一手段根本解决不了技能人才短缺的难题,而且,如果不从身份、地位、用人体制、人才机制等各个方面拿出更加彻底的改革措施,供求失衡问题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下去。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乔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