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平:练好“勤齐书话”做有为好官
2017-06-06 17: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当前,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在其位不谋其职的人,他们遇到困难“绕着走”“打太极”,严重违背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历史佳训,损害了政府的公众形象,导致政府失去了公信力,在干部和群众之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薄纱。(6月6日《人民日报》)

“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当官的只有有作为,着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得民心,顺民意,站稳脚。相反,如果“吃空饷”“踢皮球”,不作为乱作为,必然会遭受人民的谴责,得到法制的制裁,换取组织的抛弃。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有作为敢作为能作为的好官员呢?唯有将“勤、齐、书、话”四本领样样练好,样样精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勤是考核党员干部的标准之一,也是保障党员干部为官有为的一剂良药。多数为官不为者是思想上懒政,行动上迟钝,恰恰缺少了勤奋的基因。久而久之,成为了改革的“绊脚石”,发展的“中梗阻”,本应作为领头羊,却成为了害群之马,实在令人惋惜与憎恶。因而,为了避免更多的站着位置不作为庸懒散的官员在位,在职的官员定要勤用脑子思考问题,勤动手实践执行,勤用脚走基层,勤用嘴说建议,勤用耳朵听意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一个勤劳有为的好官员。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古代清官包拯不爱乌纱只爱民的公正无私形象经过代代相传,已经深入民心。人们期盼自己身边的官员都能像包拯一样整治吏治,举贤任能,为民请命。但事与愿违,现实的官员队伍中却偏偏存在一些胆大妄为,借用自己手中职权谋取私利,任人唯亲而非贤等少数的乱作为官员。虽然数量是少数,但其影响及危害却远远超出我们能承受的范围。所以,每位官员手中都应该握有一把尺,心中怀有一杆称,及时的度量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在权力允许范围之内,知否符合法律条文规定,是否能得到百姓和群众的认可,进而确保尺度齐,规则齐,人民齐。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是我们的朋友,书中有德,书中有理。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多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才能驾驶着自己的航帆顺利前行。当今,时代飞速发展,改革不断进行,新老交替之速难免让一些老干部感觉力不从心。进而,出现一些党员干部是因为不会做而导致的不能做。所以,要针对党员干部的能力弱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多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读书活动。使老干部也能尽快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新形式新常态。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句话百样说,说话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学问,需要我们认真钻研与学习。七国时的说客苏秦,凭借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做了几国的宰相,但三国的关羽因为出言不逊,导致孙吴联盟失败,自己掉了脑袋。身为党员干部,日常开展工作除了要面对上级领导,同级同事外,还有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同,信息接收程度不一样,所以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处理事宜特别是信访纠纷案件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说话方式,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第一枪。

为官有为是必然,是要求,是期望,我相信,当官员们都练就好“勤、齐、书、话”四本领后,定能在自己的本职岗位有所为,敢作为,能作为!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曼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