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脱贫考核中发现,个别地方热衷打造“脱贫景点”。70多岁的孤寡贫苦老人家中竟摆上了跑步机,这类脱贫奔小康的画面令人哭笑不得。(5月26日 光明网)
扶贫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中央到地方都一再把脱贫攻坚在各项考核中的比重不断加大,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些党员干部却因能力或态度问题,在扶贫工作中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等到脱贫考核时才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感,于是就着力打造“面子工程”作为自己的“政绩”以求“糊弄”过去,也就有了70多岁的孤寡贫苦老人家中竟摆上了跑步机这种尴尬的场景。这是对脱贫攻坚事业最大的不负责任。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平时扶贫工作中打不得粗过不得细,凡事得过且过, “差不多就行”;可能更多的一种是想以“面子工程”充“政绩”,以投机取巧的方式搏一条进身之阶。这样的两种心态就造成了扶贫考核与多年前植树造林考核中出现的“山体喷绿漆”“小学生披塑料袋装羊”类似的尴尬画面屡禁不止的“怪现象”。
这样的一种行为不仅有违脱贫考核的初衷,也极大地损害了干部和群众的干事热情,甚至可能会养成一种凡事靠“糊弄”,迎检靠“突击”的错误政绩观。当扭曲的政绩观被错误的理解为晋升捷径时,也就丢掉了共产党人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投机取巧思想开始占上风时,共产党人的信仰高地也就离“失守”不远了,思想防线的崩溃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因此党员干部必须端正自己在扶贫里的政绩观,这样的扶贫才能精准,自己也不会走歪路。
首先,从思想上根除这种靠“面子工程”搏政绩的“官”念,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谋出路上,让政绩观回到正轨上来,重新树立起“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实干兴邦,不走“捷径”,宁愿笨鸟先飞,也不能靠投机取巧,多做于民有益的“潜绩”,少一些华而不实的“面子”。其次,改变以往那种“浅尝辄止”的政绩考核方式,严格脱贫考核制度。考核既要深入,更要保持“细”“实”的态度开展考核工作,多看实地少听汇报,仔细看,细心察,实事求是,拒绝被“忽悠”,做个明白人,以此倒逼落实,铲除“混”政绩的生存土壤,从制度上就斩断伸向政绩的“黑手”。
领导干部对政绩的追求是一种本能,但是追求什么样的政绩的选择权掌握在领导干部自己手中,不管是扶贫还是其他工作,多一些于国于家于民有益的政绩是对这些实干者最大的奖赏,但是如果政绩靠“装”、晋升靠“面子”那将是对实干者最大的不公平。因此,打造“脱贫景点”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当狠治,唯有领导干部都端正了自己的政绩观,扶贫才能精准,脱贫奔康才能找对人、办对事。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