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赛】石亚辉:范雨素火了,然后呢?
2017-05-05 16:26: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范雨素火了。

新媒体时代的范雨素火得如此猝不及防,以至于她不得不躲进深山老林,来躲避媒体的长枪短炮。

早在2014年,在网红这个概念还没有烂大街之前,来自湖北钟祥的草根女诗人余秀华,就已凭借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火遍了整个网络,成为中国文学领域最早的网红之一。

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三年之后,我们如此清晰地见证:湖北农村,社会底层,爆红,新媒体,文学……范雨素以用同样的身份同样的方式再次火爆在你我的朋友圈。

余秀华火了,范雨素火了,有人说,草根文学的春天来了。

课堂上老师敲着讲台大声问,要想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应该怎么做?台下几十双眼睛空洞无神,神游室外。老师额头青筋暴起,怒敲讲台吼道:问问题!问问题!!问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余秀华、范雨素的作品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草根文学或者文学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范雨素火了,然后呢?

在爆红的同时,余秀华和范雨素的作品同时也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批评她们的作品用词不够准确,语法存在瑕疵……诸如此类的批评丝毫无法改变那些喜爱她们的人的态度。他们说,因为她们的文字特别真诚。

真诚。真诚?真诚!

这个词有如醍醐灌顶,一语道破所有的天机。

的确,余秀华和范雨素所写的,是她们对封建家庭的反抗,对不幸婚姻的控诉,对麻木社会的悲哀,以及午夜梦醒时偶尔泛起的美好期冀。这样的描写,来自于她们的遭遇,来自于她们的成长,更来自于她们的痛苦。她们诚实地自我展现,用残酷的现实掀开生活的遮羞布,将血淋淋地展现在每一个读者面前。一如范雨素八十一岁的老母,为维护子女微薄的权益而被弄伤的胳膊。反观当下的众多的所谓畅销作品,阿谀谄媚,势利拜金,无病呻吟……毫无真诚可言,让人不知所云。正是在这样乌烟瘴气的喧嚣吵闹中,余秀华和范雨素的文字才恰如“一股清流”,洗涤灵魂,引起读者的热烈追捧。

其实,与其追问文学的春天是否到来,不如好好想想是什么让文学的春天悄悄离开。归根结底,是文学的本质已然缺失。何为文学的本质?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历史长河中所留下的那些辉煌灿烂的文学遗产,从屈原的路漫漫,到杜甫的广厦千万间,再到曹雪芹的作者痴……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充满了对家国的关怀,对人民的同情,对自我的严苛。只有这些品质的汇合,才能锤炼出千古的传世之作。且不说当下很多所谓作家缺乏对家国人民的关怀,甚至连最基本的做人原则都无法遵守,隔三差五地爆出代笔抄袭的丑闻,文学的春天,大概就是在这样的一再污染之下渐行渐远的吧。形单影只诸如余秀华范雨素这样的身影,是无法扛起文学复兴的大旗的,想要唤醒春天,必须认清并且遵循文学的本质。

范雨素火了,母亲受伤了,读者落泪了,媒体狂热了,然后呢?

在媒体对范雨素的采访中,她的一席话让我十分感动:我写作不是为了出名,真的,我不想出名。我也不靠写字谋生,人活着总要做点与吃饭无关的事,像我这样每天两个红薯就能打发的人,如果不做点自己喜欢的事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几句话让我明白了,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范雨素现象。

其实,范雨素的爆红无关社会阶层,无关文学,而是关乎梦想,关乎热爱。范雨素写作,单纯只是因为热爱,她甚至不希望依靠这些文字来获得大众的关注,更不用提金钱的回报,文字于她而言,只是精神的食粮。不是范雨素有多么值得歌颂,相反是这个让她被歌颂的社会太不值得歌颂。育儿嫂写作,只是普通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事情不应该成为“爆款”,而应该成为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常态。

真诚、本质、热爱。这是范雨素事件带给我的三个关键词。也希望这个社会能够如她所期盼的那样:我希望我们艺术家,我作为一个最底层的农民工,我觉得艺术家做的是什么?当我们听到农民工和听到艺术家这两个词的时候,听到农民工他感觉到它不是一种耻辱或者贬义词,听到艺术家他也不觉得这个词哎呀怎么高高在上,它是一个中性词,让它们都变成一个中性词,因为我们终究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是一个平等的关系。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石亚辉(武汉学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