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经济”这个互联网产业的热词,如今放在高校,加上“大学生”三个字,就成了众人批判的对象。近日,大连财经学院出台措施,举报学生宿舍订餐的,订餐者的寝室将被断电3天,举报者则可在学校对商家处罚后获得500元奖励。高校“懒人经济”这个现象由此争议纷纷。(4月28日中新网)
批判者的理由主要集中在,这些打开手机叫外卖、收快递的学生,整天不出寝室,就完成了几乎所有事务,大量事情由商家以及一些有偿跑腿的同学代劳,而自己却整天待在宿舍打游戏,沉迷网络、生活不规律,既对本人健康不好,同时容易造成与现实社会的脱节,影响大学生的发展。
的确,“懒人经济”背后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但如果管理者据此认为“懒人经济”是万恶之源,应加以禁止,那恐怕才是真的懒。
这就像十多年前互联网开始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开来之后发生的事情一样,一些学生对新技术开始产生极大的兴趣,甚至沉迷于此。抛弃互联网,不允许使用的禁令,得到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对陌生的事物不加以了解,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予以禁止,而不考虑其积极的作用,既是无知,也是懒惰。后来学计算机的氛围开始浓厚起来,甚至在义务阶段开设相关课程,到现在“互联网+”之后,年龄更小的孩子都接触了网络,再没有学校要全盘禁止互联网了,而是如何规范使用。
“懒人经济”这个问题也有类似的背景,如今快递业、外卖行业已经在全国各主要城市甚至农村都实现了覆盖,“懒人经济”不断将人从繁琐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这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且从经济因素考量,当市场的分工专业化程度越高,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才会更大。学生叫外卖省去跑去吃饭的各种麻烦,原本没什么错,但诸如大连财经学院这样,对一切订餐学生采取断电的惩罚措施,则体现了一种真正的懒惰,以及公然与社会潮流相悖。
学生不学习的理由有千千万万,也许是因为学校教学质量较低,学生沉醉于网络,并不一定是在浪费时间。当全社会都在利用互联网实现更便捷、高效的生活的时候,作为已经普遍成年的大学生群体,不应被排除在受益者之外。“懒人经济”不应成为高校推卸教育、管理责任的借口,毕竟,即使在没有外卖、快递的年代,大学生也并不都是勤快而热爱学习的,诸如教育管理者所憎恶的其他“懒惰”行为也曾以其他不同形式出现。所以,“懒惰”只是表象,“懒惰”背后的深层次的教育问题,才应成为“懒人经济”带来的更重要的课题。
比如,高校应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懒人经济”帮助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如何更有效率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等。如果不找准原因就各种禁止,这样的懒惰才更令人憎恨。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江涛(暨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