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国祥:专利要走出“专门利已”的误区
2017-04-28 11:56: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有些高校院所重视发明专利的申请,让专利与职称评定、职位晋升挂钩,恰恰也导致了大量的“垃圾专利”。中科院院士邓子新、赵进东均表示,当专利申请成为考核指标时,有的人为了专利而专利,一旦评职称等目的达到,或科研项目已结题,他们就不再维持专利。(4月27日《长江日报》)

武汉的院士们感叹:在汽车领域的发明专利中,最多的是雨刮器专利,而与汽车三大核心技术的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相关的专利很少。武汉的生物医学专利特别少,这与武汉医疗资源的丰富完全不相匹配。高校的专利不一定是企业所需要的。正是专利与职称的生硬挂钩,拉偏了专利发展的方向,才有这多“垃圾专利”。

专利是指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经专利权人许可才能予以实施的法律规定。专利制度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对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促进作用,其正效应已经被欧美国家的发展历史所证实。而笔者曾经调研过一个单位的专利状况,数量相当可观。当追踪专利带来的科技发展与经济效应时,被调研单位始终拿不出象样的数据。但这些专利让专利权人获得职称和利益,让单位在专利排行榜的上位,却是可以津津乐道的。

几年前落马的天津市公安局长武长顺,被曝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然而比另一落马的同行王立军的发明创造还要差不少,后者获得专利总共254个。相同的是,两位公安局长的发明专利都有颇多幽默之处。火锅桌推车,警服腋下开透气孔,都算新型专利。这些专利很难成为提高警力的充足理由,却能给他们当时为官的资本加分不少。

如果专利不与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挂钩,却被职称评定与职位晋升死拉硬拽,专利岂能不走入“专门利己”的误区。一件核心专利胜过成百上千件普通专利,而科技含量高的专利,靠专利爱好者们趋利性的自选动作是无法完成的。专利主管部门有必要调整导向,抬高专利门槛,对专利权人要有专利价值实现的要求,不能自娱自乐,只长职称罔顾其它。专利专业户应该多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命题作业,有针对性地开发专利,决压坚缩不能带来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垃圾专利”的空间。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易国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