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共享单车界出现一波“花式载人”的节奏:有坐车筐上的,有站链条盖上的,有站(坐)后轮胎盖上的,还有俩人“共享”车座的……对于这种载人的骑行方式,出了事故该谁负责?(4月25日新华网)
这一组“共享单车花式载人图”的走红,难度系数还都不小,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在耍杂技吗?”家长为了图方便,情侣为了玩浪漫,殊不知“花式载人”隐患极大,更何况据官方报数车筐只能载重5kg。对于这样载人的骑行方式,一但发生意外,责任真的很难界定。
从便利出行到恶意损坏、擅自改装、私自上锁,再到现在的“花式载人”,我们看到了“最后一公里”的希望,也看到了层出不穷的问题,状况也越来越“新颖”。为何会有那么多的人会毫不在意地“花式”用车?据中国青年网的调查,不少家长都表示“共享单车都没有后座和横梁,只能让孩子坐车筐里了,好多家长都这样带。”这一回答至少隐含了两个认识误区:首先自行车载人条件是受法规严格限制的,其次是大家都这么做,当然合理了。
随着共享单车“花式载人”引起广泛关注后,共享单车公司在骑行规则中明确提出,车筐内禁止载人,否则后果自负。而有关法令早就对此作出了限定,如浙江省对自行车载人的有关规定是,自行车在城市市区道路上行驶不得带人,装有安全座驾的允许带学龄前儿童一人。北京市交通管理条例则规定,成年人驾驶自行车可以在固定座椅内载一名儿童,但不得载12岁以上的人员,未成年人驾驶自行车不得载人。虽然各地对于自行车载人的规定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应该成为共识——自行车车筐是一定不能载人的。而现在的共享单车一般没有载人座椅,毫不客气地说,“花式载人”已经是涉嫌违法违规的范畴,大部分家长对此仍毫不知情。
此外,对于“花式载人”折射出的安全意识的缺失,难不成总是会有些把无视安全当做个性的父母?只有当有小朋友从商场护栏上跌落、出现电梯事故、或者交通意外的时候,才让全社会关注几天原本就该是常识的安全守则。很多家长每天为了孩子繁忙,稍有异常恐怕就已心急如焚,但一到人身安全事宜上,却变成“我那么厉害,绝对不会出事”的盲目自信。家长们知道吗,这种行为在美国会被剥夺抚养权。如果连监护人都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那么交通安全就成了一句空话。
“花式载人”是一种害己又害人的行为,不正当地使用共享单车不仅损坏公共资源,更是把安全的隐患转嫁到了下一位使用者身上。面对低廉的租车成本和几乎没有压力的借后归还,很多人面对这样的共享毫不心慈手软,发挥自己一切想象力去“解锁”更多可能,却忽略了借来的东西终究是要还的,而当自己下次使用,又庆幸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爱折腾的人使用过的。
“好多家长都这样带”揭示出的是一种不以为然的从众心理,如何有效治理或许我们可以从著名的“二八”定律中得到启发。人的行为容易受氛围影响,倘若80%的人都能遵守规则,那么监督的力量便会强大很多。例如在北京的一些公交或地铁站,排队现象显而易见,因为大家都在排队,已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换而言之,每个公民周围的人,都是其最有力的监督者,如果单靠管理者和一些非常手段,是难以遏制此类现象的。
最后,安全是共享单车的底线和生命线,使用者、社会、政府以及共享单车企业,都应该引起重视,共同编制共享单车的安全责任网。对于“花式载人”的骑行方式,切勿模仿,路上遇见也尽量远离。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潘荟敏(广西大学)